飒飒寒声折苇风,唐栖岸下泊孤篷。
白头不见颐山老,寂寞门前枫叶红。
猜你喜欢
女青百尺经冬茂,贞妇门前合取栽。亦有男青人不识,此花或为义夫开。
帘幕争投不厌纤,闭门聊复阻深严。解将燕市虚堆面,未与吴莼寔下盐。
拥被陡惊寒折絮,揽裘误喜月生檐。明朝大地阳和动,扫出坡陀放出尖。
汉使昔年离别。攀(pān)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qiāng)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长叹愁思,与你离别之情,攀爬在稀疏的柳枝上、折断的梅枝上、还有西部的楼台上,难舍难分。
千里之外的边关覆盖在春雪里,远去的雁群已经飞来,却不见你的身影。那长叹愁思,只有月亮的影子在西北戈壁滩上徘徊。
参考资料:
1、陈如江编注.红楼别夜堪惆怅花间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08:第21页
2、周青著.青蛾文集3: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11:第67页
汉使:本指汉朝出使西域的官员,这里泛指远戍西陲的将士。攀弱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折寒梅:折梅花以赠远人。上高台:登台遥望,以寄乡思。
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羌笛: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流行在四川北部阿坝藏羌自治州羌族居住之地。月徘徊:意谓月亮也被凄怨的笛声所感动而在空中徘徊。
此词表现征人思妇的离愁别怨。
上片采用铺叙的手法。点明人物、时间、情事,追述征人当年离别的情景。“攀弱柳”句,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组接成动人的离别画面,蕴含着依依难舍的深情。攀柳、折梅、上高台,这些动作均围绕“汉使离别”这一中心而层层展开。既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又蕴涵浓浓的离别情意。所以耐人寻味。
换头处描写思妇遥想边塞风物,“千里玉关春雪”。构成一幅富有边塞特征的辽阔苍茫的画卷,寄托着对于远方亲人的急切思念;然而“雁来人不来”,表达出失望寂寥的愁告。结末两句借助富有特征性的羌笛、明月视听意象的刻撕,消染出凄清、悲凉的情感氛围,渗透着征人思妇格外浓烈的悲。王昌龄《从军行》诗歌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无怨之意。那金闺万里愁。”温词与王诗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品摆脱了温词绮美秫艳的一般风格,而是择用歌咏边塞题材的典型意象,通过短促刚直的句式、质朴简洁的语言。更为深切自然地抒写了征人思妇的愁怨,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享受。
欲别不止泪,当杯难强歌。家贫随日长,身病涉寒多。
雨雪迷燕路,田园隔楚波。良时未自致,归去欲如何。
客行固廑身,留滞如捩翼。及兹祖礼竟,蓐食理帆席。
风停浪未蛰,天曙月正白。版矶汇湍杀,荻港烟树碧。
杖策丁家洲,徙倚容少息。无酒问山店,忆鲈听村笛。
鸟乌啼松行,雁鸨下沙碛。回柁投曲澳,又寄糁潭夕。
情疏或易合,不作淮楚隔。累然槁项翁,软语慰行役。
西游去何日,念尔独离群。履绽秦山雪,筇飞蜀岭云。
乡心寒狖落,客思夜鸿闻。记取岷中事,南归报右军。
文章虽满腹,不如一囊钱。昔贤抱孤愤,今古同忧煎。
男儿堕地坎壈缠,三十不鸣如暗蝉。莫言富贵与神仙,但求一饱私自怜。
仲孺未免惭儿女,袁安窃恐妨高眠。侏儒笑汝饥欲死,仰屋著书谁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