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魄初生出翠台,玉人拜祝久徘徊。非唯月月长相见,更愿重重喜庆来。
猜你喜欢
绿槐阴合正炎曦,高叠盆冰匝座围。沉李浮瓜清玉槛,水晶宫殿正忘机。
已讶衾(qīn)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11.
讶:惊讶。衾枕:被子和枕头。
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前两句“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面描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后两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诗人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全用侧面烘托,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这首诗朴实自然,诗境平易,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
齐楚磐石贵,韩吴异姓王。俱乘早朝罢,相随出建章。
喧呼惊里闬,叫咷骇康庄。阜驺同隼击,青橐似鹰扬。
掖门南北远,复道东西长。幡旗争络绎,官骑郁相望。
微风生棨传,轻雨润帷裳。油衣分竞道,小盖列成行。
八舍便繁密,五营舆服光。回车避司隶,俄轩揖内郎。
况余白屋士,自依卑路傍。日月虽临照,仄陋难明扬。
早荣羞日及,晚知惭豫章。徒抱凌云志,终愧摩天翔。
安能久沦辱,图南会有方。
细草岸西东,酒旗摇水风。楼台在花杪,鸥鹭下烟中。
翠幄晴相接,芳洲夜暂空。何人赏秋景,兴与此时同。
刮磨习气如洗爵,惟馀好古情未薄。向来诗轴入松门,便对屠门先大嚼。
吾侪事业如石田,笔墨魔人妨夜眠。如公万卷瘖不吐,使者旁午谁见怜。
方今神武拓疆土,超擢贤才固其所。莫叹簿书官禄微,黄钟大吕生一黍。
与作先秋蒲,岂若经霜竹。坚脆随所养,古人戒多欲。
年来铅汞鼎,丹火犹未伏。更须形中神,各各司其局。
父兄师友俱鸣世,培养都缘岁月深。忍得清贫忘宠辱,至今声誉蔼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