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万里来,古寺中流起。
何如天上星,汩汩波涛里。
猜你喜欢
崒云台殿起崔嵬,万里长江一酒杯。
坐见山川吞日月,杳无车马送尘埃。
雁飞云路声低过,客近天门梦易回。
胜概唯诗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闲来。
我自庐山十五载,奔走坐受世迫隘。
今年一梦落星湾,遥赏意短终不快。
褰裳高步千仞冈,下视城郭等蓬块。
阴风远来龙噫吟,大江东下波滂湃。
远游止为两眸计,扶杖深叹造物大。
五老自是吾故人,一笑却恨浮云碍。
欲搜短句记来游,倚槛孤啸上方外。
康州涪翁我所师,借问遗碑悉安在。
金碧共玲珑,楼台浩渺中。
雨化僧讲盛,星石寺其雄。
岩岫庐峰对,波澜蠡泽通。
微红看海日,远绿认江枫。
鸥鸟机心息,潮音梵唱同。
人间群玉府,物外广寒宫。
云衲烝多坏,尘襟到自空。
扁舟五湖客,长此伴支公。
何年翠麓浮彭蠡,云是寒星落斗牛。
远水拍天围净界,野僧依石起朱楼。
阑干白日风吹雁,帘幕黄昏月近鸥。
安住自成难老药,不须乘海觅蓬邱。
春秋陨石于宋五,分作金焦与星渚。
大圆镜裹八窗开,面面鱼龙听人语。
瀑长一线吹不动,山拥万绮明可数。
嗟哉蓄眼无此奇,欲倒银河卷归去。
先生筇(qióng)杖是生涯,挑月更担花。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飘然携(xié)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到谁家?
我每日里携杖云游四海为家,秋夜赏月,春日品花。逢人见事不再起憎爱之心,把自己的身心都交付大自然的山水云霞。
飘飘然来去随心所欲,有时到酒肆里打酒,有时到萧寺里讨茶。我就像一只黄鹂栖飞不定,不知道明天又落到了谁家。
参考资料:
1、李鸿昌编著.古代诗文名篇选注: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6:第296页
2、刘石主编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08:第604页
3、禾火,王彦丽注译.宋词三百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7:第127页
先生:作者的自称。筇杖:即竹杖。把住:控制住。放行:出行。
旗亭:代指酒楼。萧寺:佛寺。
这首词是朱敦儒的晚年之作,全词表现了一种出尘旷达的悠闲境界。
“先生筇杖是生涯”,开头一语是全词意蕴的形象的总概括,“筇杖”,乃竹杖;“先生”,乃自谓。词人把自己的晚年生活以“筇杖生涯”进行涵盖,就表明他已无心于世事,完全寄情于自然山水之间。“挑月更担花”写出了山野风情之美与身在山野的惬意。以竹筇挑月、担花既能令人想见他在花前月下悠然自得的神态,也可体味出词人吟风弄月的情趣。“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二句仍是承“筇杖”的意象进行生发,前句以“把住”筇杖作为眼前社会现实的象征,词人看透了世事的云翻雨覆,对它们‘已无所谓爱憎可言,后句把倚杖而行作为他对生活的向往,他所行之处烟霞缭绕,不啻是他理想生涯的寄托。词人在“筇杖”这一意象上该凝聚很多思想情感,寄寓了十分丰富的意蕴。
下阕仍承“竹筇”的意象进行放逸之情的抒发。“飘然携去”之句就是写他倚杖而行的处处踪迹,他携着它(筇杖)到“旗亭问酒”,到“萧寺寻茶”,一“寻”一“问”暗示词人生计的清寒,神情潇洒落拓。结尾二句尤为妙笔,词人比喻自己是一只飞止无定的黄鹂,性之所至不知会飞到谁家,朱教懦晚年犹如此风趣诙谐,以活泼小巧的黄鹂自喻,表现作者有一颗天真的赤子之心。
仙骨姗删响佩琚,径来檀几泥相如。玉纤替按云蓝纸,只道贪看倒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