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江濒漾夕空,萧萧枫叶挂疏红。那知三泖清秋思,偏寄芦花一寺中。
猜你喜欢
草绿蘋香縠水纹,秋山寂寂冷斜曛。庭前双桂窗留影,时宿寒鸦与断云。
细雨茸(róng)茸湿楝(liàn)花,南风树树熟枇(pí)杷(pá);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细雨蒙蒙打湿了楝花,在南风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慢慢变熟了。
顺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不知路途远近。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
参考资料:
1、吴功正.山水诗注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06月第1版:第338页
2、艾治平.历代绝句精华鉴赏: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第467页
茸茸:小雨又细又密又柔和的感觉。楝:江南一带常见的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枇杷:树的名称。果实黄色圆形,味甜,春夏之间成熟。
徐行:慢慢地走。山深浅:山路的远近。
诗的前半段宛如一副工笔画,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这两句对得很工,“细雨”对“南风”,“楝花”对“枇杷”,从气候与植物两方面刻画出了江南三月所特有的景观,而句中的修饰语“茸茸”和“树树”以及“湿”和“热”则进一步描摹了春色的旖旎。诗人的着眼点在景,但同时也衬出了情,从他蘸满色彩的笔触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洋溢在他心中的盎然春意。
下半段由景及人,画面也渐渐活动起来,“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诗人沿着山路徐徐而行,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只听得满耳莺啼,不知不觉中却已回到了家门口。这里,诗人有意识地虚化了距离感和时间感,形成一种物我两忘的意境。于是,在前半段里所隐隐流露出来的那种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在这一段里便跃然纸上了。这两句着眼于人的感觉,但并没有离开景色描写这一主线,“一路莺啼”与上文中的“茸茸”、“树树”相辉映,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把天平山的春天写得充满野趣,十分热闹。同时,诗人在漫游时忘了路程,忘了时间,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了景色之美。
茸茸细雨,微微南风,舒远惬意,这是从触觉角度写;一支支楝花,一树树枇杷,明艳夺目,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一路上黄莺儿唱着婉转的歌,轻快悦耳,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多角度描写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图。
溪头月色白如沙,
近水楼台一万家。
谁向夜深吹玉笛,
伤心莫听后庭花。
高居远尘杂,崇论探杳冥。亹亹玄运驶,林林群动争。
天道固如此,吾生安得宁。
城上望南园,园深知几许。啼鸟闻间关,游人不知处。
客思怜春春不违,放晴江日转晖晖。苑深杨柳莺能早,渚暖菰蒲雁未稀。
抱瓮文人甘守拙,焚鱼学士最知几。谁堪白首华轩恋,误却纶竿沙水矶。
暮天云,深夜雨。幽兴到何许。风拍疏帘,灯影逗窗户。
自从暝宿河桥,露听江笛,久不记、旧游湘楚。
正无绪。可奈满目清商,萧萧五陵树。斜掩屏山,肠断庾郎赋。
几回思绕蘋花,梦寻兰棹,怕惊起、故溪鸥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