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逝首秋节,新明弦月夕。月弦光照户,秋首风入隙。
凌峰步曾崖,凭云肆遥脉。徙倚西北庭,竦踊东南觌。
纨绮无报章,河汉有骏轭。
猜你喜欢
秋动清风扇,火移炎气歇。广檐含夜荫,高轩通夕月。
安步巡芳林,倾望极云阙。组幕萦汉陈,龙驾凌霄发。
谁云长河遥,颇剧促筵越。沈情未申写,飞光已飘忽。
来对眇难期,今欢自兹没。
浅笑深颦无意绪。煞忆柔情如许。小立花深处,浓春都被君收去。
冉冉春云忙散聚。记取旧题断句。银烛重开处,湘痕红湿桃花雨。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
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沧(cāng)流未可源,高帆(fān)去何已。
岸边的树木隐隐绰绰地飘浮,天的尽头一缕孤烟袅袅升起。
江水蓝天浑然一体上下相合,缥缈云烟朦胧远树上下相似。
江水浩浩汤汤难以穷尽其源,扬帆的小舟飘到哪里才停止?
参考资料:
1、沈文凡.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178页
2、颜邦逸.文学作品赏析中国古典诗歌.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年:85-87
江干:江岸。干:水边。天末:天边。
烟树:云烟笼罩的树。
沧流:青色的水流。未可源:看不到它的源头。
“江干远树浮”二句,粗笔勾画江天远望的视觉印象,顺便点题。开篇就是“远树”、“天际”,使诗人那极日远眺、思深虑远的意态跃然纸上。远处的树木随着江岸一起在水面上飘浮,这是一种艺术变形,是由舟中远望时动摇不定的视觉印象与若浮若现的身世之感交融而产生的创造性想象。远烟孤起,是一个经过强化的画面。远烟,本来并不惹人注目,诗人不仅表现了它的存在,而且强调了它那孤独的升起,显然,这是孤身羁旅之情的外射。
“江天自如合”二句,如果说前两句勾出了一幅初步的素描稿,那么这两句就是深入刻画的景象,表现着印象与感受的更深一个层次。看吧,江天一色,空明浑涵,远树如烟,虚实一体。诗人在物与己的对比关照中,强烈意识到天地的雄浑壮观和大自然的自在与和谐。
“沧流未可源”二句,是画面绘事的最后一笔。诗句主要抒写去程邈远,难以预期,宦海浮沉,吉凶莫测的忧虑。其中不乏失落感和虚无感。与此同时,诗句也赞叹了大自然的无限壮阔,从中可以窥见诗人灵魂深处积极高扬成分的折光。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寓情,写得情景交融,诗意盎然。诗人强调主观印象、独特感受。按照由景入情,由实入虚的脉络展开意境,两句一转,层次井然。诗歌的笔调疏淡,语言清丽。
范云诗向有“轻便宛转,如流风回雪”(钟嵘《诗品》)之誉,此诗当之无愧。口语化的诗句,和谐的声韵,巧妙的对仗,读来有如流风回雪,轻便宛转。诗有凄婉之意,但因眼界高远,用笔遒劲,基本情调还是悲壮的。
送归客,送归客,东城复西苑。碧草萋萋别路长,苍山历历愁心远。
愁心远征,驾不可留。去年送归陌上雪,今年送归江上秋。
江上秋江雨霁,返照入林光翳翳。家在齐川未得归,年年送客来沙际。
送归客,请客听我歌。我如水中凫,君如江上波。波流去不息,凫飞无远翼。
回桥转岸君已遥,薄暮徘回此何极。
老去诗人感事多,不辞专海一相过。六年如梦依然在,奈此灯前酒后何。
一领青衫旧。恨鲰生、鸡窗雌伏,兔园株守。静坐焚香思忏绮,绮语无时蔑有。
问地狱、泥犁知否。离合悲欢生恶感,忒关情、常觉眉头绉。
量衣带,腰围瘦。
新词盥诵蔷薇手。想先生、元龙意气,长卿抱负。瓦釜雷鸣腾俗响,忽听钧天雅奏。
却早把、灵犀心逗。但愿鳞鸿时有便,付邮筒、寄我诗千首。
赓同调,吾良友。
大带深衣,缁冠素履。
籍以纸衾,覆以布被。
一物不将,敛形而已。
其人伊何,履斋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