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稀年又九零,敢凭虚妄更推星。身躯薄劣无壬甲,诗草蘩芜合丙丁。
馔品久空鱼白白,荤柈尚诧韭青青。因多历世多知事,非为溪翁性有灵。
猜你喜欢
万万人中数我零,为农亦是一微星。衣裳无补吾明主,天地徒存此老丁。
阔水游鱼尾不赤,绝云高鸟影俱青。笑看拜极痴儿女,已到希年尚乞灵。
自知蒲柳望秋零,意外惊延七十星。膝下还为小顽子,籍中已是空閒丁。
先人蠹卷箱藤白,老母鱼羹钓竹青。尽把馀生享天福,亦无惭愧到山灵。
七十回来秋叶零,后怜历岁已晨星。不才尽自惭诸已,识字聊堪破一丁。
心事浩随云共白,鬓毛难学草回青。湖田绕舍粗饘粥,鸡骨丰凶屡托灵。
眼识茫茫齿发零,种田还欲候穰星。百年云倘行犹未,七十为稀幸已丁。
待月露生秋袷紫,仰天风卸暑巾青。时修静观心斋里,应物虚明自觉灵。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ǒu)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hāo)艾(ài)气如薰(xūn)。使君元是此中人。
柔软的青草和长得齐刷刷的莎草经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尘。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呢?
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我虽身为使君,却不忘自己实是农夫出身。
参考资料:
1、刘石评注.唐宋名家诗词苏轼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11月:95-96.
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长于原野沙地。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
泼:泼水。形容雨后的桑麻,在日照下光泽明亮,犹如水泼其上。蒿艾:两种草名。薰:香草名。元是:原是。我原是农夫中的一员。
此词是作者徐州谢雨词的最后一首,写词人巡视归来时的感想。词中表现了词人热爱农村,关心民生,与老百姓休戚与共的作风。作为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这首词之风朴实,格调清新,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有宋一代词风的变化和乡村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上片首二句“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不仅写出“草”之“软”、“沙”之“轻”,而且写出作者在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受。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经雨之后的道上,“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触此美景,作者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何时收拾耦耕身?”“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长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两个隐者。二人因见世道衰微,遂隐居不仕。此处“收拾耦耕身”,不仅表现出苏轼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是他在政治上不得意的情况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种反映。
下片“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二句,承上接转,将意境宕开,从道上写到田野里的蓬勃景象。在春日的照耀之下,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诱人的绿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艾的薰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这两句对仗工整,且妙用点染之法。上写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画笔一“点”;“光似泼”则用大笔涂抹,尽力渲染,将春日雨过天晴后田野中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尽致;下句亦用点染之法,先点明“风来蒿艾”之景,再渲染其香气“如薰”。“光似泼”用实笔,“气如薰”用虚写。虚实相间,有色有香,并生妙趣。“使君元是此中人”给句,画龙点睛,为升华之笔。它既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本源,又将作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更进一步深化。
作者身为“使君”,却能不忘他“元是此中人”,且乐于如此,确实难能可贵。
这首词结构既不同于前四首,也与一般同类词的结构不同。前四首《浣溪沙》词全是写景叙事,并不直接抒情、议论,而是于字行之间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这首用写景和抒情互相错综层递的形式来写。
上片首二句写作者于道中所见之景,接着触景生情,自然逗出他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下片首二句写作者所见田园之景,又自然触景生情,照应“何时收拾耦耕身”而想到自己“元是此中人”。这样写,不仅使全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而且使词情逐层深化升华。特别“软草平莎过雨新”二句、“日暖桑麻光似泼”二句更是出神入化,有含蓄隽永之妙。
清风东南来,阳德方在巽。抚己感时物,天道有常运。
八位皆乘时,万年如转瞬。荣华逐飘风,柔条为煨烬。
是形岂不坏,万有归空尽。何以觅真常,至道在贞信。
敬告同盟子,无忘金石论。
神兮下临,陟降在庭。不见其形,如闻其声。冷风萧然,达于两楹。
礼成三终,神保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