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光闻鹫岳,金牒秘香城。穷源绝有际,离照归无名。
若人聆至寂,寄说表真冥。能令梵志遣,亦使群魔惊。
宝珠分水相,须弥会色形。学徒均染氎,游士譬春英。
伊予寡空智,徒深爱怯情。舒金起祗苑,开筵慕肃成。
年钟倏从变,弦望聚舒盈。今开火林聚,净土接承明。
掖影连高塔,法鼓乱严更。雷声芳树长,月出地芝生。
已知法味乐,复悦玄言清。何因动飞辔,暂使尘劳轻。
猜你喜欢
运交华盖几时休,大夜弥天故国秋。饮弹女郎长寂寞,操刀屠伯自优游。
荒坟野草存三户,暴雨狂风动九州。伫立高楼人不寐,要迎曙色海东头。
奇石削天碧,长江照日清。九秋归故国,一棹过孤城。
峰际人烟出,波间塔影横。云华迥首望,空有野阴平。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tí)。
浮客空留听,褒(bāo)城闻曙(shǔ)鸡。
我独自远游在千里之外,如今在七盘山的西面高枕而卧。
拂晓的残月很近地挨着窗子,天上的银河向西低垂,仿佛要从门户中流入。
在这芬芳艳美的春天,银杏树一片翠绿,凄清的夜里,传来了子规的哀啼。
我孤身在外,无依无靠,空自留在这里听那子规的凄鸣,褒城里传来公鸡报晓之声。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43.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6.
游:诗人对流放的婉转说法。高卧:此处用以形容旅途的寂寞无聊。
晓月临窗近:晓,一作“山”;窗,一作“床”。天河:银河。
平仲:银杏的别称,俗称白果。子规:杜鹃鸟。相传是古蜀王望帝杜宇之魂化成,暮春鸣声悲哀如唤“不如归去”,古以为蜀鸟的代表,多用作离愁的寄托。
浮客:无所归宿的远行之游子。褒城:地名,在今陕西汉中北。
(晓一作:山)
这首五律首联破题,说自己将作远游,此刻夜宿七盘岭。“独游”显出无限失意的情绪,而“高卧”则不仅点出住宿高山,更有谢安“高卧东山”的意味,表示将“独游”聊作隐游,进一步点出失意的境遇。次联即写夜宿所见的远景,生动地表现出“高卧”的情趣,月亮仿佛就在窗前,银河好像要流进房门那样低。三联是写夜宿的节物观感,纤巧地抒发了“独游”的愁思。这里,诗人望着浓绿的银杏树,听见悲啼的杜鹃声,春夜独宿异乡的愁思和惆怅,油然弥漫。末联承“子规啼”,写自己正浸沉在杜鹃悲啼声中,鸡叫了,快要上路了,这七盘岭上不寐的一夜,更加引起对关中故乡的不胜依恋。“浮客”即游子,诗人自指。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说:“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此化用其意。“空留听”是指杜鹃催归,而自己不能归去。过“褒城”便是入蜀境,虽在七盘岭还可闻见褒城鸡鸣,但诗人已经入蜀远别关中了。
这首诗是初唐五律的名篇,格律已臻严密,但尚留发展痕迹。通首对仗,力求工巧,有齐梁余风。诗人抓住夜宿七盘岭这一题材的特点,巧妙地在“独游”、“高卧”上做文章。首联点出“独游”、“高卧”;中间两联即写“高卧”、“独游”的情趣和愁思,写景象显出“高卧”,写节物衬托“独游”;末联以“浮客”应“独游”,以“褒城”应“高卧”作结。结构完整,针迹细密。同时,它通篇对仗,铿锵协律,而文气流畅,写景抒怀,富有情趣和意境。胡应麟评价这首诗“气象冠裳,句格鸿丽”,的确是有识之言。在初唐宫廷诗坛上,沈佺期是以工诗著名的,张说曾夸奖他说:“沈三兄诗,直须还他第一!”(见刘餗《隋唐嘉话》)这未免过奖,但也可说明,沈诗确有较高的艺术技巧。这首诗也可作一例。
可怜萱草信无忧,谁谓幽兰解结愁。欲得寸田断荆棘,只消长伴赤松游。
蔓草垂藤引使车,石田流水带人居。清秋不落丹岩树,薄午方缘白石渠。
谷口鱼梁旌旆转,山中萝径牧樵馀。为应问俗迟迟去,才可尘烦渐渐疏。
春山仙掌百花开,九棘腰金有上才。忽向庭中摹峻极,
如从洞里见昭回。小松已负干霄状,片石皆疑缩地来。
都内今朝似方外,仍传丽曲寄云台。
已命归途驾,犹看旭日前。山容增烂缦,我意倍流连。
泉石别今日,莺花想隔年。再游愁不遂,把酒嘱林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