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日云厉,凛凛天雨霜。征夫念行役,游子思故乡。
宿昔累欢宴,一旦异飞翔。晨兴戒徒旅,各已俨成装。
齐驱上河桥,祖送盈路傍。驾言从此辞,俯仰情内伤。
流波逝东渚,浮云越西冈。去去踰万里,各在天一方。
嘉遇讵可期,乖阙谅难忘。惟当保贞素,随时以自臧。
猜你喜欢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jǐn),出门俱(jù)是看花人。
早春的清新景色,正是诗人的最爱。绿柳枝头嫩叶初萌,鹅黄之色尚未均匀。
若是到了京城花开之际,那将满城便是赏花之人。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23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02-303
3、李静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5
4、麦晖.“莫待上林花似锦”——读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决策与信息,1999,12
诗家: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清景:清秀美丽的景色。清:一作“新”。新春:即早春。才黄:刚刚露出嫩黄的柳眼。匀:均匀,匀称。
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唐朝京城长安。锦:五色织成的绸绫。俱:全,都。看花人:此处双关进士及第者。唐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
此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前两句突出诗题中的“早春”之意。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这里有两层意思,既是表明,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同时也表明,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一个“清”字用得贴切。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喜人,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显得很清幽。
第二句紧接第一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绘。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俗称“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得平淡无味。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宜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勾画得非常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极其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气候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恰好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前两句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作具体描绘,必成赘言。后两句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艳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苑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如市。这后两句与前两句,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反衬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同时这也是比喻之笔,“俱是看花人”不仅仅是说锦绣满地,观赏花的人多,更是说人已功成名就,人们争趋共仰。因此,此诗的深层意旨是:求贤助国、选拔人才,应在他们地位卑微、功绩未显之际,犹如嫩柳初黄、色彩未浓之时。这时若能善于识别、大胆扶持,他们就会迅速成材,担当大用;如果等到他们功成志得、誉满名高,犹如花开锦绣、红映枝头,人们争趋共仰,就不用人去发现和帮助了。
全诗将清幽、秾艳之景并列而出,对比鲜明,色调明快;同时含蕴深刻,耐人寻味,堪称佳篇。
铜驼栖荆棘,豺虎纷蓟幽。倚枕难复寐,振衣上戍楼。
明月一何朗,万里关山秋。商气凄肝脾,欲默不能留。
遂为变徵声,客子增离忧。胡马惨不嘶,辽雁惊别愁。
平阳十万卒,乘夜旌旆收。奚事三寸舌,一说定五州。
汉坛千古风流,笑谈自是诗书将。两淮草木,一门忠孝,先声远畅。
奕世金貂,雄边韬略,三军独张。道十年汉水,旌旗动色,春都在,投壶唱。
一点德星回照,光浮动、太山千丈。戟门春静,人安事简,提封保障。
汉相规随,盖公安靖,平生心赏。见筹毫不远,凤池消息,醉仙家酿。
忆昔罗浮遇仙伯,河润九里分馀泽。翻云覆雨几晨昏,到今犹作飘蓬客。
平生论交无浅深,抱琴但欲求知音。脩竹晚风留独坐,落花春昼愁孤吟。
遥望君家片云隔,短竹化龙不堪策。醉语狂谈礼法疏,知君于我终无责。
天寒雨冷我欲归,君诗满纸龙蛇飞。去燕来鸿增感慨,兔丝松树长相依。
结庐在沧洲,前对夫容好。寒冬飞雪凝,开门玩琼岛。
皎洁如我心,揽之以为宝。出处自不渝,可与知者道。
苏堤寺堤一径同,春花秋月长相逢。白面少年不相识,笑掷金钱唤阿侬。
雨意愔愔,养花天气,卖饧何处春箫。清明上巳,车马正连朝。
对酒唱、归时多忘,惜花心、醉后偏饶。凝云暮,青楼帘捲,几度对魂销。
无聊空怅望,东阑雪剩,北郭香飘。梦江南,行乐水远山遥。
深院宇、绿窗啼鸟,明寒食、宝月良宵。秋千外,柳风柔小,无力著春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