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邂逅西江客,报道今年盛有秋。但得万方同岁稔,吾生贫病不须愁。
猜你喜欢
重阳醉后又三日,想见黄花绽始多。门巷深沈无俗客,高斋清坐养天和。
满城冠佩趋朝谒,得似颐庵独自閒。心与天光共明净,朝朝爽气对西山。
高台崔巍插天起,势压雄城三百里。云窗雾阁迷烽烟,日日吴王醉西子。
桂膏兰烬烧春云,锦丝瑶管空中闻。甲兵重来破歌舞,粲齿修眉散如雨。
双钩带血不敢飞,城荒草碧春风吹。祇今惟有台前月,曾照吴宫花发时。
慷慨悲歌叹陈迹,霜乌怨啼枫叶赤。明朝送客过钟陵,西望茫茫五湖白。
觉(jué)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líng)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yú)响,山鸟时一喧(xuān)。
倚(yĭ)楹(yíng)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
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清越的声音是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
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越远越觉响亮,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实在惊人心魂。
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心中寂寞到这般还有什么话可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觉:睡醒。繁露:浓重的露水。临:面对。西园:指诗人住房西面的菜圃。
东岭:指住处东面的山岭。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逾:更加。时一喧:不时叫一声。
倚:斜靠着。楹:房屋的柱子。旦:天明、天亮。言:说。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柳宗元被贬永州的第六个年头,他终于在潇水西冉溪畔购得一地,经过疏泉穿池,构亭筑屋,终于与农圃为邻住了下来,还自己经营了菜园,“甘为永州民”。并与一位身份较低的女子结合,生了女儿。《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当写于在这期间。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这是一个深秋的夜晚。永州的深秋本来气候宜人,但身处异乡的柳宗元却感到寒气阵阵。是夜梦醒时分,正是夜半,四野万籁无声,窗外亮如白昼,适才的梦境仍历历在目。诗人辗转反侧,再也无法入眠,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环境非常寂静。露水下降,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这里用“闻”,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来。于是他干脆起床,“开户临西园”。
来到西园,只见: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两字用得极妙。“月”上用一个“寒”字来形容,与下句的“泠泠”相联系,又与首句的“繁露坠”有关。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在这极为静谧的中夜,再侧耳细听,听得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
“石泉远逾响”,看来难以理解,然而这个“逾”字,却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固然也反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表明月色的皎洁,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泉响”,“鸟喧”采用可通感的手法,从听觉角度来表达。“露”“月”“泉”“鸟”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以动衬静,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
面对这幅空旷寂寞的景象,诗人斜倚着柱子,观看,谛听,一直到天明。诗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闷形象,发人深思。他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沉思直至天边破晓。“寂寞将何言”一句,可谓此时无言胜有言。“寂寞”两字透出了心迹,他感到自己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这首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渊明、韦应物之超脱。
淮汴朝宗地,孤埤只眼前。谯楼西日淡,戍鼓北风传。
破竹非无计,浇瓜亦自贤。客愁浑几许,抚剑倚吴天。
相对茫茫感百端,侧身天地未为宽。风来江上波涛阔,雪满山中草木寒。
侧席方知儒术重,登坛总觉将才难。洛阳年少休长叹,好及良时策治安。
风雨飘摇三月三,绮罗罢游客停骖。
满城春树烟监参,朱户绿窗愁不堪。
香芹刺泥燕争衔,杜鹃啼情正含。
舞雩儿童笑鴒{左含右鸟},尧舜气象此中涵。
鼓瑟高人手可探,淡音非雅亦非南。
太守风期神与参,我解此意谁为谈,
但觉满怀春酣酣。花柳蒙迷不可贪,
芳菲易歇随浮岚。间闭阁门可所耽,
惟见千山万山秀色郁如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