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下能文者,明时复陆机。偶逢章水上,已拂早春衣。
啼鸟晴相和,归云晚竞飞。倾都人正惜,君去掩山扉。
猜你喜欢
乱叶和凄雨,投空如散丝。
游年一如此,游子去何之。
节义古所重,艰危方自兹。
他时著清德,仍复畏人知。
楚人少眉寿,此翁七十馀。剕士多轻扬,此翁乃好书。
世医悦肤浅,此翁识古初。习俗争锥刀,此翁尚玄虚。
数欲见此翁,为其亦起予。责人必求备,尧舜犹病诸。
渔者公阅休,逸人狂接舆。有之幸见告,我且从彼居。
隔岸烟花是锦城,水晶宫里有歌声。洲边鸥鹭随流至,窗外帆樯破浪行。
绕槛鱼龙风雨过,拍崖霜雪海潮平。江空露冷三秋后,多占人间夜月明。
欣偿夙愿历深山,自在寻吟暮雨湾。权勇不矜心坦荡,猛宽相济语雍娴。
三灾恰共黎番苦,二端平分水月间。审处熟思凭一己,几回搓手怅维艰。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huò)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yī)岸,一雁初晴下朔(shuò)风。
为报洛桥游宦(huàn)侣,扁(piān)舟不系与心同。
两岸青山夹着洛水,船顺水向东航行,东南方向的山谷开阔,洛水与黄河相通。
稀疏的树木远在天边隐约可见,夕阳映照在汹涌的河水中忽暗忽明。
想起了几年前出现在伊河边的孤零零村落,眼前是雨霁初晴,一只孤雁在朔风中向南方飞去。
我要告诉在洛桥漫游的作官的朋友,我的心思就像不拴系的小船随波逐流。
参考资料:
1、李志敏.唐诗名篇鉴赏.北京:京华出版社,2011:142
2、杨佐义.全唐诗精选译注.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716
豁:大洞,此指两山交界处的深谷。大河:指黄河。
依微:依稀,因距离遥远而模糊不清的样子。乱流:指众多的河流。
伊岸:伊水畔。
洛桥:洛阳洛河上之天津桥。游宦侣:在外地作官的朋友。扁舟:小船。
首联写李主簿隐居的环境。他结茅隐居于淮水边的古渡口,可以卧看淮水奔流。环境虽然清幽,但从古渡口的废弃不用和淮水的逝去不复返,已暗逗下联时不我待、人将衰老之感慨,韦诗运笔的精致细腻,于此可见一斑。
颔联为传诵千古的警句,人与树相互映衬:树已逢秋,人焉得不老?窗里将老之人,面对着门前已衰之树,想起岁月不居,壮志蹉跎,这将何以为怀。这中间不仅极其传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颓的形象与凄凉的心境,也寄寓着诗人自己怅然若失的情怀,其表现手法真是高明之至。
颈联写李主簿在古渡口的茅屋落中所见到的景象。粗粗一读,仿佛棼是随手拈来,漫不经心;细细品味,入深感是赋比结合,寓意深刻。“寒霈山”切深秋季节,“独过雁”比况李即主簿的孤独、萧索的生活境遇;“暮茎雨”既照应上联之人老树秋,又关合府下联之夕逢归,“远来舟”逗引出蓉下联的“逢归客”。真乃细针密线、友情景交融之佳句。
尾联仍从李主簿这边落笔,不说诗人遇上李主簿,而说李主簿在傍晚时遇上了一位北归的客人,依然不忘旧情,仍然热情接待。诗至此便戛然而止,至于主客会面以后的情景,便全留在诗外,让读者自己去想象了。
通观全篇,全从客位去描绘抒写,诗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与感受,而将诗人主观的感受融化在客体之中。在逢遇一类题材的作品中,是独具一格的。
这诗写景物有情思,有寄托,重在兴会标举,传神写意。洛水途中,诗人仿佛在赏景,实则心不在焉,沉于思虑。黄河的开阔景象,似乎惊觉了诗人,使他豁然开通,眺望起来。然而他看到的景象,却使他更为无奈而忧伤。遥望前景,萧瑟渺茫:昔日伊水孤村,显示出人民经历过多么深重的灾难;朔风一雁,恰似诗人只身东下赴任,知时而奋飞,济世于无望。于是他想起了朋友们的鼓励和期望,感到悲慨而疚愧,觉得自己终究是个无所求的无能者,济世之情,奋斗之志,都难以实现。这就是此诗的景中情,画外意。
下嫁戎(róng)庭远,和亲汉礼优。笳(jiā)声出虏(lǔ)塞,箫曲背秦楼。
贵主悲黄鹤,征人怨紫(zǐ)骝(liú)。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
笳声:胡笳吹奏的曲调。亦指边地之声。
紫骝:古骏马名。
郑愔这一首有名的五律,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送金城公主适西蕃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有剑弹驩铗,无金筑隗台。孝王虽贵介,犹解客邹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