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林非入山,不足以娱老。此山非远林,山灵亦不好。
远林非我来,安得少烦恼。为我山之中,多结一龛草。
推车两小儿,负书一媪老。笔札以资生,就君学幽讨。
所喜老得朋,岂谓身可保。避乱辽海东,此言何足道。
猜你喜欢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xī)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鹭鸶身穿雪白的衣裳,生有雪白的头发和青玉一样的嘴巴。它们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
突然,他们因为受惊而飞起,背衬着碧绿的山色,向远方飞去,那洁白的身影,宛如朵朵梨花飘舞在晚风之中。
参考资料:
1、孙建军.《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3687
2、任文京.杜牧诗歌精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127
3、杨春俏.中晚唐抒情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184
鹭鸶:此指白鹭,羽毛为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青玉:蓝绿色的玉。群捕:许多只鹭鸶在一起捕食。溪影:溪中的影子,形容溪水清澈。
碧山:指山色青绿。落晚风:在晚风中飘落,随晚风飞舞。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开首两句,并不是什么特殊的赞语,而是通俗朴白的写实,然而就是这样一落笔,一群“雪衣公子”洁白美丽的形象,夕阳西下,蔽于溪影之中待机捕食鱼、虾的习性和机智,却全被描绘出来了,同时,诗人的迷恋之情也寓于其中了。白鹭那洁白的羽毛很美,故有“雪衣”、“雪衣公子”的美称。诗人正是被白鹭的这一特色所吸引,所以从这里切人表现白鹭的精神,表达自己的迷恋之情。而两个“雪”字的连用突出的是白鹭的“形”,其“神”尚未现,诗人巧妙地把它放在惊飞远去的情景中精心描绘,以
“碧山”相托,以“梨花”比喻,笔触空灵,而白鹭的精神也就显露出来了。第三、四句:“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一个“惊”字,便把眼前之景推向了远处,顺势以“碧山”映衬出飘然远去的白鹭,而这群飘飞的白鹭又装点了青绿色的远山。山青鹭白,晚霞渐逝,这是一幅优美的图画。真是情景交融、自然浑成。可是,诗人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接着展开想像的翅膀,好像暗暗地问了自己一句:“远映碧山”的点点白鹭究竟像什么呢?哦,像雪白的梨花在静谧而轻轻的晚风中飘然落下的美妙景象!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鹭鸶溪中捕鱼,朴白平实,似无余味,其实为后边的惊飞远去营造了气势。“一树”承“群捕”,“梨花”应“雪”字,读来晓畅自然,无一点造作之感。这首诗在许多咏鹭诗中别具一格,而且它的最后两句也可以说是咏鹭诗中的名句。后人的一些咏鹭名句,如元代顾瑛的“白鸟群飞烟树末,青山都在雪花中”(《泊垂虹桥口占》)、清代郑板桥的“忽漫鹭鸶惊起去,一痕青雪上西山”(《潍县竹枝词四十首》)等,很可能就是受了杜牧的影响创作的。
天末孤云去,城头落日沉。苍黄游子意,寥落古人心。
已觉河山异,空惊岁月深。由来桑濮地,千载有馀音。
问讯烦书札,情亲语味长。
是非元自定,得失已兼忘。
洗手分僧饭,清心炷佛香。
穷城不假给,何似水云乡。
种得江南几树花,草堂相对阅年华。芳香恍讶罗浮境,清白真成处士家。
湖影照来春有信,雪痕消尽玉无瑕。调羹事业君收取,从此花魁不浪誇。
江上春深万万枝,含枝带雨尽低垂。
不知此物关何事,今古令人怨别离。
日落湖水黑,众山生远尘。船回载酒客,楼倚独吟人。
老态多思旧,时情只贵新。篱边古梅树,开谢几年春。
生来同一气,兄弟是天伦。祇要长和睦,休论富与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