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山苍苍,越之故疆。惟子之居,肯构肯堂。埙篪相须,华萼联芳。
孝友之性,发乎天常。道与时泰,名与世昌。金玉怡怡,德音弗忘。
凊温有宜,就养无方。旨酒嘉肴,吹笙鼓簧。秋月澄霁,春日载阳。
綵袖齐翻,于乡有光。稽山峨峨,越流息波。尔弟尔昆,如江如河。
立孝惟亲,立敬惟和。贤哉闵生,名冠四科。
猜你喜欢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zūn)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樽:酒杯。
这一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首名写离筵之上压抑无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首句。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本诗亦可见此意。
何堪奇祸袭千门,枕藉尸骸处处村。地坼西南天作孽,夜来风雨梦留痕。
无常纵会空王法,有爱还知人世温。鲁难未终新旧鬼,他年倘可得安魂。
忙中常自领闲机,须鬓年来白渐希。过客不时停玉勒,高窗长日抚金徽。
清池映竹留青霭,怪石当门挂薜衣。秋好正宜将寿酒,即看庭下凤雏飞。
袅雨拖烟万万丝,秋来憔悴不胜悲。何人曾到灵和殿,记得君王手种时。
五湖佳处是荒寒,却为无山水更宽。
皈去江南无此景,未须吃饭且来看。
往年鬓已同潘岳,垂老年教作邓攸。烦恼数中除一事,自兹无复子孙忧。
升巍蹑层巅,云陛近百尺。平生尘土足,到此还几历。
有岩中枵然,斧凿若天划。玉泉出石罅,雨点散寒碧。
我来供茗事,松鼎煮琼液。馀甘生齿颊,可以醒醉魄。
永怀鹤发翁,四顾但空壁。似闻便仙去,山间谩留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