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虑今朝一笑开,嵩阳贤令寄书来。但惊风雨生华翰,顿觉阳春被草莱。
携酒入云寻好石,谈诗和月坐苍苔。如今情致都无此,欲报琼瑶愧不才。
猜你喜欢
南天鸿雁俨成行,东土篱花亦渐黄。英岁未须论献寿,清秋唯报好飞觞。
小山招隐虚文藻,大雅维风属庙廊。为问荆州张相国,部民谁是孟襄阳。
转瞬白头人老。曾记双丫髻小。抛绣学寻师,花里莺声缥缈。
清悄。清悄。帘卷书堂春晓。
山中气色满。
墟上生烟露。
杳杳星出云。
啾啾雀隐树。
虚馆无宾客。
幽居乏欢趣。
思君意不穷。
长如流水注。
平陆漫千里,兹山乃穹然。犹怜布金地,未即辞喧阗。
岩液散珠琲,春冈走蜿蜒。稍欣陟幽遂,登顿衣屡褰。
路细石
万里去心违,奇毛觉自非。美人怜解语,凡鸟畏多机。
未胜无丹嘴,何劳事绿衣。雕笼终不恋,会向故山归。
几共查(zhā)梨到雪霜,一经题品便生光,木奴何处避雌(cí)黄。
北客有来初未识,南金无价喜新尝,含滋嚼(jiáo)句齿牙香。
橘树何时与山楂、山梨一起长到雪霜来时?一旦经过品评之后,便增添光彩。橘子能在什么地方避开人们的议论?
我到黄州来,开始还未认识橘树。如荆州、扬州产的金子般的橘子极为贵重,我乐于尝新橘。品尝橘子吮它的滋味,赋写橘诗嚼它的句子,口味芳香。
参考资料:
1、石声淮,唐玲玲.东坡乐府编年笺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457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759-760
几:何时。共:同与。查:楂,山楂。题品:品评。生光:增添光彩。木奴:橘子古名。
北客:苏轼自谓。有来:到黄州来。初:开始。无价:无法计价。齿牙:口味的俗称。
上片,咏橘的高洁品格和生活地位。“几共查梨到雪霜,一经题品便生光”,以衬托手法突出橘的傲霜雪的高洁品格。山楂和山梨一到深秋就成熟,根本度不过霜期,而橘子却能凌霜傲雪,常绿不衰。正因两者从未“几共”“到雪霜”,更加突出了橘子的孤傲性格。于是一经人们“题品”,“便生光”彩。屈原的《橘颂》也正是光彩照人之作。自古以来,对橘的是非褒贬从未停息。橘之所以被人称颂,原于它的凌霜傲雪。橘之所以被人贬责,原于它是生于山间的“木奴”。所以该词的上片最后一句,苏轼发出“木奴何处避雌黄”的感叹,也是为橘的俗名“木奴”正名。这一过片问句,为下片进一步咏橘作了铺垫。
下片,写橘之品格、价值和地位。“北客有来初未识,南金无价喜新尝”,以对衬之笔,先写“北客”对橘初不相识,正是为了衬托如“南金无价”的橘子乐于被人们“新尝”的价值。于是更进一步赢得人们的满含滋吮它的滋味,赋写赞颂它的诗句,其“齿牙香”在人的生活中的地位是流芳历史的。
全词,运用了比衬、抑扬、反问、通感等手法,渲染了橘子的耐寒、丰硕、香味。尤其运用“南金”之典和通感心理,反衬出橘子的美质和价值。
春色三分,壶觞为、生朝自劝。清梦断、岁华良是,此身流转。花底少逢如意酒,人生几日春风面。算古来、谁似五噫君,情高远。但无事,身强健。老生涯、分付药炉经卷。闻道恒阳松雪好,游山服要新针线。但莫遣、雅志困黄尘,违人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