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鸿北燕日蹁跹,每岁征程计八千。却怪沿堤春后柳,年年新色为余怜。
猜你喜欢
府中自清远,六月高梧间。寥亮泛雅瑟,逍遥扣玄关。
岭云与人静,庭鹤随公闲。动息谅兼遂,兹情即东山。
缅然万里露,赫曦三伏时。飞走逃深林,流烁恐生疵。
行李岂无苦,而我方自怡。肃事诚在公,拜庆遂及私。
展力惭浅效,衔恩感深慈。且欲汤火蹈,况无鬼神欺。
朝发高山阿,夕济长江湄。秋瘴宁我毒,夏水胡不夷。
信知道存者,但问心所之。吕梁有出入,乃觉非虚词。
缅然万里路,赫曦三伏时。飞走逃深林,流烁恐生疵。
曾联金辔赏春风,花里风前酒面红。行乐昔年君我醉,诗觞何日我君同。
一声啼鸟青春晚,几树残红野寺空。相忆情怀正萧索,半山夕日水声东。
潇洒庐陵郡,南湖水镜开。乱云堤上起,一棹雨中来。
浦树栖鸦集,城楼叠鼓催。君还秋色里,载酒重徘徊。
秋夜香闺思寂寥,漏迢(tiáo)迢。鸳帷(wéi)罗幌(huǎng)麝(shè)烟销,烛光摇。
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更闻帘外雨潇(xiāo)潇,滴芭蕉。
秋夜,深闺弥漫着无聊和空寂,她的思绪犹如远处的更漏声声,嘀嗒地响着,时断时续。夜风吹动筛帐的罗纹如水,帐上的绣鸳鸯似在窃窃私语,烛光轻摇着它孤独的影子,熏炉的香烟正悄悄地散去。
心中在把心上的人回忆,他正漫游天涯浪荡无迹,无处得知他的音信,无处去把他寻觅。只听得帘外雨潇潇,如不尽的相思泪,落在芭蕉叶上滴滴。
参考资料:
1、钱国莲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156
2、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476-477
3、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158
寂寥:寂寞空虚。漏迢迢:更漏之声悠长。古时以漏壶滴水计时。鸳帷:绣着鸳鸯的帷帐。罗幌:丝罗床帐。麝烟:焚麝香发出的烟。烟,一作“香”。
玉郎:古代女子对丈夫的爱称。潇潇:风雨声,一作“萧萧”。
这是又一阕抒写独处孤居、思念情人的怨苦情绪的小令。
上片从时间的延续上来写孤独感、思念苦。“漏迢迢”是明写在寂寥的秋夜坐守香闺,只觉夜长迢迢,愁苦绵绵。后两句是暗喻的写法。“鸳帷”应是成双作对共枕同寐之处,可是现今单身只影坐守空房,徒让“麝烟销”。这麝香之烟练绕,本应熏欢情合抱的枕衾的,眼下徒然销尽散去在时间的流逝里;红烛之光原当在情侣携手共入鸳帐时熄灭了的,可是目前挑灯夜候,烛泪低垂,孤影摇晃。处处都暗写孤独,暗写长夜难度。下片从空间上写“无寻处”,那个“玉郎”不知到哪儿去寻花问柳了。空间的阻隔愈大,孤独的寂寥感也就愈深,时间的延续度也愈长,何况现今是“无寻处”,茫茫不知所去。词的结句非常含蓄有致。“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从听觉角度来体现孤独的思念苦,来表现心境。雨打芭蕉,正是滴滴在心头,声声见苦情。同时,满耳雨打芭蕉声,正见出一种寂寥感。此时别无他声是令人更觉寂寥,而雨打芭蕉之声更比无声使人哀苦了。愈静愈孤寂,愈觉思念苦,雨点声声愈增静寂感,心境愈显豁地写出。此词意在言外,以物以景传情,显得委婉缠绵。比起《诉衷情》质朴中略见辛辣味的表现,这个女性似较前一个柔软温顺,尽管她们的痴情是一般的深。
此词的成功之处在于艺术表现的颇具匠心。这首词突破了花间词醉心描摹外形身态的陋习,着意渲染主人公耳闻目见的景物,来突出“她”的心理感受。在这里,作者不在是一个轻薄无聊的旁观者,而是设身处地的在为主人公抒发哀怨,读来也便使人觉得有身临其境之感,无疑,这就很自然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除此而外,这首词在结构安排上也颇有引人注目之处。全词按上下片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着力刻画,成功地为闺怨主题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上片的秋夜、更漏、麝香烛光,都刻画了时间的漫长难捱;而下片所写的“玉郎”出外游荡不知去向,又把女主人公的愁思置于一个广阔的空间里。这种“上穷碧落下黄泉”与“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组合,往往会有很浅的感染力。
闻有雍容地,千年无四邻。园院风烟古,池台松槚春。
云疑作赋客,月似听琴人。寂寂啼莺处,空伤游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