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凉从晚得,气以慕春柔。濯嚣谁为政,催诗别有邮。
浴风宜童冠,枕漱随石流。归思激长啸,响发碧溪浏。
猜你喜欢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zhù)点,更髻(jì)鬟(huán)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rèn)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年老容衰,恰好进入维摩清净无欲无垢的状态。天女在维摩室中散花,室小无任何妨碍。红色口唇似用筷子点画,改变年少时的发髻形态显得更美。这些事,千辈子万辈子的情爱仍在。
热心事业及其胸怀,表现于情感和仪态上。在关闭的窗下,收拢头发,凝聚眉头。明天就是端午,将要编织兰草来佩带。探寻一首好词,要书写在裙带上。
参考资料:
1、洪柏昭选注,中国古代十大词人作品选上,花城出版社,2000.04,第318页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下册),中国书店,,第1203-1206页
维摩境界:佛家清净无欲的境界。维摩,维摩诘的略称,佛教菩萨名,对佛法义理修养很深。箸点:用筷子点上一个圆点。箸,筷子。髻鬟生彩:形容头发式样美丽。千生万生:千辈子,万辈子;永远。
著人情态:能打动人的情态。敛云凝黛:收拢云鬓,凝聚眉头;形容严肃端庄的姿态。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纫兰为佩:编织兰草来佩带。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上片,词人描写了自己与朝云二人的自然体态与清净的心境。“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词人贬到惠州,已年老容衰;然而他的心地进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维摩清净无欲的境界。值得词人晚年自我欣慰。而朝云呢“空方丈、散花何碍。”她随词人南迁,仍年青貌美,陪伴词人度着贬谪生活。在“方丈”的小天地里学佛,且如同天女散花,与词人一同切磋佛教教义,终有助于词人成为维摩式的心地澄明的佛家人。此等描叙,不是词人的创作虚构,而是他“清净独居一年有半”的真实写照。朝云在他心中是位可爱的女性人物。所以朝云那“朱唇筋点,更髻鬟生彩”的美丽动人的形象仍在他笔下闪光。东坡表明他爱朝云胜于教徒爱教,够虔诚的了,只好又拿出佛教的轮回思想,“千生万生只在”,永远海誓山盟,铭刻于心,付诸诗文。
下片,回忆美好往昔,祝愿朝云来日健康。“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曾记得,你那乐于助人,成全先生的事业,你那“一生辛勤,万里随从”的宽阔胸怀,就表现在你的高洁的情感与媚人的仪态上。曾记得,“闲窗下”,挑灯伴读,学习佛经,又是那样的“敛云凝黛”,严肃之至,好不欢快。很快,词人从回忆的镜头中化出,回到面对面的梳妆台前。看“明朝端午”,万人欢庆传统佳节。在众多的活动中,词人认为最有意义的是学古人而“佩兰”。屈原在《离骚》中就赞赏“纫秋兰以为佩”的节日服饰。它既能健身芳心,又能给人以审美情趣,所以词人嘱咐朝云“待学纫为佩”,以此让朝云表现出高洁的形象。朝云只觉东坡对自己太好了。不过许多的诗文是言有尽而意无穷,长久的心愿便是要求东坡“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作为终身的记念。
全词写词人对朝云的深情,深化到如佛教徒对待释迦牟尼那样虔诚的程度。涛涛夜话道家常,情思绵绵无尽期,诚可谓“略去洞房之气味,翻为道人之家风。”
四围绿水绕重重,孤阁高撑渺渺中。
人在阁中忧思远,应随水到海涯东。
华阳山里千株桧,玉晨观前一左纽。虬枝龙干向朝曦,势与扶桑斗长久。
亳州涡水太清宫,老子手植才数九。一桧正与此树同,蒂固根深应不朽。
信知福地有灵木,栽种曾经上真手。君不见龙从火里出,虎向水中生,生理尚左不尚右。
又不见天轮左旋不休止,日月五星如磨蚁。左纽桧,蕴至理,上士体之能不死。
辽天有客访髯龙,好事山人画者侬。笑卷云烟收拾去,长教函丈在三峰。
极目杳无际,连山接素秋。云迷粤岭树,日涌大荒流。
饥雀喧枯木,寒乌薄晚楼。仍馀今古思,萧索增暮愁。
桂楫银帆移画艇,春塘小泊清槐。锦堤花印缕金鞋。
香含豆蔻,未上九雏钗。
年少儿郎空玉雪,争窥未惬幽怀。就中倦客久风埃。
酒情诗思,犹惹眼波回。
老泪纵横湿佩裾,西风吹雨滴阶除。衰年宁受多情累,苦口曾输一得愚。
江海几年真梦蝶,饥寒每出叹无驴。人生回首成陈迹,物理谁当问太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