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无风浪似平,古岩先映月华明。客舟不有波涛险,乐向中流自在行。
猜你喜欢
五岭之南来海月,古崖峍屼出斜西。凭空一眺众山小,跨磴百折苍天低。
悬岩石迸穴蛟出,巨浸涛翻春树迷。曾对苍茫发狂啸,飘然骑马归鸡栖。
朱实垂垂叶尚青,故山千树未凋零。相思不隔长淮水,一夜乡心落洞庭。
山堂说法锡先飞,一度南华久不归。绝顶峰峦开法眼,嵌空蹊谷护禅扉。
木鱼声细留花雨,明月更深上钓矶。可是攀援攀未得,清风竦竦动征衣。
古人所愿为,莫若言事官。
前后五百辈,风节何索然。
士所甚荣者,草诏登金銮。
缪妄或预选,文章何足传。
又如相人国,操秉中书权。
奸邪杂庸懦,覆餗鼎实颠。
代天分百工,设此三要职。
我虽幸登名,三不践其一。
尝叨台谏命,大臣阴见柅。
击搏非所能,甘受一麾斥。
于时已溃乱,竟不保宗祏。
论罪诛枯{左骨右比},孰可付史笔。
星河夜西流,看天徒叹息。
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
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
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
僮仆休辞险,时平路复平。
前四句写早行所感。起早赶路,诗人没有明说早到什么时候,他只说自己上马启程以后,无力地垂着马鞭,而让马自己自由地前进;走过了数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还未听见鸡鸣。“林下带残梦”使人意会到诗人是由梦乡中被唤起来上路的。以致出发以后,依然梦思缕缕,睡意绵绵,足见其赶路之早。“叶飞时忽惊”,是对上一句诗的承接和申述,进一步强调出“早行”来。“林下”和“叶飞”互文,只有在林下路过,才会被落叶所惊醒。这就把行旅者早行时的情景,十分真切地描摹了出来。
第五、六句是诗人通过自己身处的环境来写早行。“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正反映出晚唐时期动乱的社会现实中,诗人早行时的心理状态。此刻天时尚早,天宇大地还笼罩于一片迷蒙的夜色之中。这种情景,对于一个野旅行役者来说,是会产生一种孤独寂寞之感的。前路漫漫,思绪纷乱,各种各样的操心也就油然而生。“孤鹤”与其说是真实之景,还不如说是作者的自况。诗人的心绪不宁、心神不定,不言而喻。因此,这两句诗明显地表达出诗人早行时的那种特有的悲怆、孤度寂莫的心理感受。至此,早行时的凄清气氛、早行者的孤苦情绪,情景交融地表现了出来。
后两句写作者和僮仆的交流和行为。“僮仆休辞险”,当僮仆抱怨路途艰险,漫漫无际的时候,作者回答说“时平路复平”,当然,此“平”非彼“平”,作者结尾用这种与僮仆之间近乎玩笑般的对话作结,也正反映出了自己对于时局的忧虑和担忧。作为晚唐的一位诗人,杜牧对于晚唐的时局有着较为深切的了解和关切,他的许多诗歌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
衅隙不在大,巫臣图夏姬。百端终困楚,吴子会黄池。
怨有大于此,居高易逢危。何言戒困兽,无易箦中尸。
鼎立苍峰峙翠苔,遥看银汉列三台。谁言拔地三千丈,斗色平连上帝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