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赤城之东丹穴山,上有珠树青琅玕。苍麟白鹿共驯扰,翩翩五彩停凤鸾。
瀛洲圆峤在咫尺,瑶台银阙青云间。尔来人世竟寥绝,青鸟久不来尘寰。
前年衡岳竹多实,凤雏飞来栖石坛。朱陵洞深海云湿,华盖风高秋月寒。
三闾庙古江蓠碧,二女祠荒湘竹斑。颇闻蓬莱水清浅,刷羽夜渡沧江湾。
沧江东望接云海,霞城石壁高㠝岏。赤泉出穴味如醴,瑶草青青冬亦蕃。
九苞綵羽久相迟,碧梧翠竹交檀栾。东归幸谢赤松子,千岁玄裳当复还。
猜你喜欢
霭霭朝云,矜春态度。楚宫梦断寻无路。欲将尊酒遣新愁,谁知引到愁深处。不尽长江,无边细雨。只疑都把愁来做。西山总不解遮栏,随春直过东湖去。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ní)。
塞迥(jiǒng)心常怯,乡遥梦亦迷。
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马汗落地踏成稀泥,清晨驰过几万马蹄。
雪中来到大地边缘,靠近火山宿昔天际。
边塞遥遥心常畏怯,故乡万里归梦迷迷。
谁知今夜故乡明月,随我来到铁关以西。
参考资料:
1、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167-168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91-193
地角:地之角,地的尽头,形容已走至西边极远处。火处:火山。一说为灯火通明处。天倪:自然的分际。
迥:远。
那知:哪知。
岑参首次出塞,写过许多报绘边塞生活,抒发怀乡之情的优秀作品。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篇,写千里行军途中对故园的怀恋。
诗的首联写清晨行军图景。初赴边塞,千里行军,可记载的很多,诗人舍掉其他事物,仅从战马汗水落地,又踏成泥水这一细节写起,从而突出行军的急促和艰苦,描写是极真切的,没有切身的感受是写不出的。之后,诗人才又补写一笔;“朝驰几万蹄”,不仅点出时间:清晨,事件:行军,而且以“几万蹄”交代出形驰之远,与“朝驰”相映衬进一步突出行军之急切,同时把首句细节描写与长途行军这一巨大场景联系在一起。这两句仅从马蹄着笔写马,而赴边将士行军的急切和艰苦却已经表现很好了,似特写镜头,渲染急促格调,带起全篇。
诗的次两句回顾行军途中经历。“地角”、“天倪”都极言边塞之远,而“雪中”、“火处”则形成鲜明对照,写出边远行军途中气候变化的悬殊,从而用概括的笔墨为上文行军提供了一个特征十分突出的广阔背景。一“行”,一“宿”,概括了行军途中单调而又艰苦的生活,联系“朝驰几万蹄”一句,可知“宿”是多么的短暂,而“行”又是怎样的长久。如果说首句写的是次句的一个细节,那么首联所写的就不过是次联所泻的长途行军的一个极为普通的剪影了。至此鞍马风尘,餐风宿露的长途行军图景已写得十分突出。
在前四句描写千里行军的基础上,后四句转写远赴边塞的乡思。“塞迥”和“乡遥”承上文“地角”和“天倪”而来,是触动诗人情思的客观因索,“心”和“梦”都写诗人情怀,转得极为自然。而一“怯”、一“迷”又细致入微地写出了初出边塞的诗人对环境的陌生和畏惧,对故乡的梦绕魂牵而又难以归去。诗的最后两句写宿铁关西馆时的怀乡之馆:“哪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照应题目点出月夜和铁关。诗人宿于边塞,唯以望月寄托怀乡之情,而又不写自己望月,却反写明月有情伴随自己,从而使自己更添乡思,望的是“故园月”,想的是故乡情,把思乡之情写得很含蓄,很深切。
这首诗写塞上行军,从“胡朝至夜,层层归结到“宿”字上,既有细节描绘,又有场景概括。写乡思,既有直接点示,又以景物烘托,写得十分生动,也十分含蔷。全诗八句,前六句描绘出笼时情景与心情,最后才以景物暗示出“宿”字,结构较别致。
瓮城东望势崔嵬,万顷银波翠嶂开。九月蜑舟收内港,潮婆风报澳南来。
柳翣丧容盛,江山故国遥。
清时独长往,何日重来朝。
事与秋云断,荣如晓梦消。
西风虎丘路,马髫又岧峣。
恨极同填海,情长抵导江。丁香从小结,莲子彻枝双。
整髻花当槛,吹灯月在窗。秦台非久计,早晚降霓幢。
干将出尘柙,光夺寒泉流。平铺白鹇带,疑是苍龙钩。
神物古所异,有气冲斗牛。雌雄忽失偶,空为时世羞。
谁能献天子,请入上方收。依然炫锋锷,断彼佞臣头。
玉山横管泪痕光,绣褥双回綵凤凰。百巧心情题不得,九疑云冷隔三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