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奎辉映画堂深,瑞旦华筵酒满斟。三凤七雏樽捧玉,双鱼九銙带横金。
未须人诧耆英会,更看公求耄老箴。却此赵州行脚后,百三十岁主禅林。
猜你喜欢
恰喜长房儿纳妇,兰阶又报送麒麟。一夔四海名千载,三凤诸孙见七人。
新缀锦绷饶献笑,剩留宝砚要分珍。太翁从此应投镊,却许貂金映鬓银。
星履班头跨锦鞯,乞身玉座赋归田。当行两制文章老,来处三壶功行仙。
生比莱公过半月,占求尚父恰今年。先皇法从新皇忆,须落前衔拜榻前。
道人东立海上山,锡飞西落大江北。
双屦还乘海去起,西过当阳驻山曲。
倚岩引锡神泉涌,一道明虹出幽谷。
兀然孤冥踞盘石,清夜鬼神礼白足。
化城自化非人谋,七日焕然一何速。
雄楼杰阁郁相望,拥路十里长松绿。
鸣钟击鼓四百年,法席巍巍倾楚蜀。
堂上提印云门孙,闻我足音下山麓。
门衔大路久惯入,客馆萧萧荫寒竹。
春茶自造始开尝,色味甘新气芬馥。
更穷上方纵登览,峰嶂四环森万木。
投老经过得少留,明发飞尘暗征毂。
茅屋三间一雹云,此窝真足养吾神。
不知逐鹿断蛇手,但见落花啼鸟春。
石几梅瓶添水活,地炉茶鼎煮泉新。
古今天地何穷尽,愧我其间作散人。
锦屏山下蜀江清,阆州城南春意生。投壶今见诗书帅,树羽遥怜鼓角营。
远戍固须烦将略,杂耕因足见民情。梅花到日应如雪,折取繁枝一寄声。
畾雷惊散半空雨主,赫日冲开万里云。
依旧炎炎还酷暑,南来犹幸有晴薰。
花鸭无泥滓(zǐ),阶前每缓行。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
花鸭身上清净无泥,常在阶前缓步而行。
它让羽毛不同于群鸭,黑白二色非常分明。
花鸭啊,你没觉到群心在忌妒么?不要惹得众眼受惊。
主人用稻粱喂养你,留心啊,千万不要先出声。
参考资料:
1、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38
2、杜甫著.杜甫诗集:凤凰出版社,2013:158-159
3、李谊.杜甫草堂诗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151
花鸭:水禽。泥滓:泥渣。阶前:一作“中庭”。
牵:惹得。
稻粱:鸭饲料,比喻禄位。沾:沾受恩惠。先鸣:比喻直言。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借物说事,笔调轻松而情感含蓄蕴藉。
从诗题上看,这首诗似乎吟咏的是一只毛色不纯的鸭,但读罢全诗,就会明白这猜测是错误的。“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诗人明白提醒读者,江头所见的“花鸭”,羽毛洁净,不染泥滓,而且步态从容不迫。屋檐下的阶除大约是众鸭得食之所,诗人把花鸭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写,是为了收到一种对比的效果。众鸭竞食,花鸭却独自缓步于阶前。举止显得与众不同,花鸭不与众鸭争食,也许表现了它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这肯定会引起众鸭注目,并招来不测之灾。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仍是写诗人所见。原来“花鸭”毛色不杂,只有“黑”“白”二色,但这是富有象征意义的两种对比色。它正象征着花鸭,甚至也是诗人那“黑白分明、的处世态度。可见“花鸭”正是以其特殊的“花”才引起诗人注意、得到诗人赞赏的。这句诗中的“太”字也值得特别玩味,它至少含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赞赏花鸭立身行事,态度特别分明、不容丝毫苟且;其一是饱含着诗人对花鸭处世过于分明会导致祸患的深深忧虑。体会到这一点,在读到后面诗人直接出场呼劝花鸭的诗句时,才不会感到突然。
“”前一句仍是叙写,但已侧面展现了诗人焦躁和急切的情状,后一句则是直接呼劝了。“不觉”二字,表现出花鸭十分超然的精神,对众鸭的惊猜、嫉妒浑然不觉,或者竟是满不在乎。这是花鸭受诗人赏爱的一个原因,也是花鸭致祸的根源。花鸭自然不明其中的道理,但诗人却已有过类似的教训。回想当初疏救房琯那惨痛的一幕,正是与花鸭此时处境很相似。诗人由己及鸭,不由为花鸭的处境忧心忡忡。诗人动了感情,撇开鸭与人的界限,便要直接呼劝花鸭了。实际上,“不觉”一句已暗含了诗人的劝诫,联系后一句“休牵众眼惊”的明劝,这一句所暗谕的花鸭要“警觉”“群心妒”之意就容易理解了。
尾联“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是进一层劝说。这两句的字面意思是:你花鸭既然沾受了主人的稻粱恩,就千万不要率先呜叫了,那样会触怒主人,失掉既得的稻粱恩的!但这两句诗还有更深的含义,可以把它看作是诗人反思自己沾受肃宗之恩作左拾遗,最后终因疏救房琯而遭斥一事而发的“自警”之语。杜甫这里的“莫先鸣”,其精义就是要处于“鸣”与不“先鸣”之间,不能不鸣,也不能先鸣。杜甫丢掉谏官,缘于先鸣。以后流离陇蜀,依人为生,不鸣则无从致“稻粱”;当然更不能先鸣,一旦先鸣,既沾之“稻粱”又会失去。杜甫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通过提醒和劝诫花鸭而曲曲传出,读者自然能想象到杜甫当时处境之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