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恻轻寒护碧纱,香残酒冷送韶华。夕阳人散梨花院,细雨春归燕子家。
湿翠半帘抽晚笋,暖烟一榻炙新茶。空阶绿绣苔钱涩,吟遍回阑手屡叉。
猜你喜欢
邯(hán)郸(dān)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79
2、吴大奎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92
邯郸: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下旬,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驿:驿站,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抱膝: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影伴身:影子与其相伴。
夜深:犹深夜。远行人: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邯郸冬至夜思家》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只是用叙述的语气来描绘远客的怀亲之情。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
前两句纪实,侧面写“思家”。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这个节日,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后两句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具体“说”了什么,作者并没有指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作者没用华丽的词句,没有玩弄过多的艺术技巧,而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却把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白居易的诗常以语言浅近、平实质朴著称,其意境也多显露。这首诗平实质朴,构思精巧别致,字里行间流露着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世德封胡后,英游终贾年。
尘缁去郡客,木落渡淮天。
揖吏贪持簿,劳歌倦倚弦。
无忧亲釜薄,新复古圭田。
水楼一角绕城斜,波影罗罗绿上纱。落日齐开凉槅子,鬓丝风递素馨花。
开岁三元尚一旬,东城箫鼓已迎春。辛盘切出丝丝细,花胜簪来朵朵新。
柳眼蹙金犹浅嫩,梅腮傅粉已轻匀。腊醅缸面浮香蚁,不负吾家漉酒巾。
辱索群章后,虚延两月多。自疑诗作祟,谁遣字为魔。
见说悲城市,悬知恋薜萝。仓惶此相送,何日更能歌。
唤起胎仙细问伊,几时华表柱头归。一编玄草都收拾,种玉田东伴采薇。
白露变气候,促织阶下鸣。
切切鸣不已,倦客心自惊。
中夜揽衣起,星疏松月明。
念彼同怀人,迢迢隔山城。
此身无羽翼,不得东南征。
聊作相思吟,寄此千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