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共惜放春回,半锁楼台半复开。公子不能留落日,南山遮莫倚高台。残红似怨皇州雨,细绿犹藏画蜡灰。毕竟思量何足叹,明年时节又还来。
猜你喜欢
渚(zhǔ)莲花脱锦衣收,风蓼(liǎo)青雕红穗(suì)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
小洲边的野荷,花瓣脱落,粲绿的荷叶也已委靡。风中的秋蓼不再青葱,暗红色的穗花一派凄凄。堤岸的杨柳减了翠色,只留下几乎光秃的长条细细。这一切,同渡江行人的旅愁系结在一起。古往今来,离情别恨最是难以摆脱和忘记。镇江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一路上我都惆怅不已。
参考资料:
1、天下阅读网.水仙子·渡瓜洲
瓜洲:在江苏邗江县南之运河入长江处,与镇江隔岸相对,为著名的古渡口。蓼:植物名,生水边,开鞭穗状小花。南徐: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县。西津渡:一名金陵渡,在镇江城西蒜山下的长江边。北固:山名,在镇江市内长江岸上,为著名的古要塞与名胜地。
长江素称天堑,横渡决无今日交通之便捷。所以古人渡江之时,无不心潮澎湃,产生各种各样不可名状的愁情。作者此时是从北岸的瓜洲渡往对岸,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该篇同同类作品渡江伊始即心绪联翩的通常作法不同,它选择表现的区段是“近岸”与“上岸”的部分。起首三句鼎足对,分写了洲渚、江滩、堤岸,虽也是由远及近,却已是渡行的结束,且所着笔描绘的,是举目所见的由植物所呈现的萧瑟秋景。这就使该曲有别于以表现大江江面为主的渡江之作,不以雄奇险豪为目的,而更多了一种冷落衰凉的旅愁情味。
“堤柳绿减长条瘦”,是“渚莲”、“风蓼”萧索风景的延伸,也是此时距诗人最近的感受对象。作者遂以此为过渡,生发出离情别意的感慨。“今古悠悠”是从时间着笔,而继后的三处镇江地名则从空间入手,两相综合,便将别离之恨从秋景的细部拓展弥漫开来,有一种触目皆愁、挥之不去的意味。行程已经结束,而“别离情”却紧萦心头,这就写出了“渡瓜洲”的心绪。可见起首三句的景语,虽然局面不大,却有赋中见兴的效果。赵善庆所作散曲多为写景小令,而其笔下景语多近寒瘦,有孟郊、贾岛的风格。这在元散曲中虽不多见,却也别具一种特色。
话别都门醉绮筵,担头惟有一青毡。行携化育三春雨,去洗全南百里天。
学究羲皇知悔吝,道宗伊洛有渊源。杏坛独坐春风蔼,多少英才仰郑虔。
相见何须识姓名,居然到处水云清。竹间风起僧犹语,池上莲开月正明。
银印栽花心自寂,玉壶作宦眼原轻。此心一向怀君好,塞雁寒烟隔一城。
倒挥天外笔,巨灵手,写春晴。看定后枯僧,残萝衲影,怖鸽铃声。
摇旌。乡心枨触,欲登临、无路认归程。夕照寻碑瓦砾,碧油车坠钿簪。
林坰。逗我诗情。烟紫合,嶂青凝。纵湖山无恙,黄妃春梦,空付流莺。
城闉。数声画角,待归鸦、虚掩侯潮门。南北高峰月对,何愁树暝烟昏。
列柏台严頫大河,飞霜六月驭骢过。中条对耸青莲色,砥柱平回黑水波。
禹迹铭山谁并远,齐功煮海未堪多。知君更有贤良议,好在明光白玉珂。
试倚枯藤似策云,堂阶微步小逡巡。
忽逢岩桂新抽叶,屈指黄紬睡一春。
年来习气尚书生,不觉文书几上盈。
顾我尘埃败佳思,羡君心迹得双清。
也知静色撩诗兴,无奈芜辞愧俊英。
得句已推三昧手,论交当拜十年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