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边春意近,五马屡徘徊。
湖水旦暮绿,林花早晚开。
适因尝酒到,又为赋诗来。
借问双华表,经过日几回。
猜你喜欢
照水单衫,飘香小扇。晚凉愁倚阑干遍。冷鸥三两不归来,镜心一夕红衣变。
经醉湖山,伤高心眼。秋来画取芜城怨。谢堂倦客总魂消,无人泪湿西飞燕。
病寄曲江居带城,傍门孤柳一蝉鸣。澄波月上见鱼掷,
晚径叶多闻犬行。越岛夜无侵阁色,寺钟凉有隔原声。
故园尽卖休官去,潮水秋来空自平。
閒云浓淡作朝阴,柳色江头春已深。谁为宣城故人说,依依祇似去年心。
金碧拥琼庐,天开绕电区。
鸟流周室瑞,蛇断汉家府。
石井腾曦驭,瑶坛布斗枢。
愿将皇极福,敷锡偏康衢。
传语当年白侍郎,住行坐卧只寻常。
须弥山子才翻却,便是人天大法王。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dòu)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niè)草坡头卧夕阳。
阵阵西风,吹过平原,带来了禾黍的芳香;溅溅流泉,泻入沟渠,打谷场上一片繁忙。
只有它经过了一年辛勤耕耘的老牛,闲适地躺在山坡上,嚼着草,沐浴着金色的夕阳。
参考资料:
1、赵山林,潘裕民.桃李春风一杯酒——宋诗经典解读:中西书局,2009-10-1:第141-142页.
2、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第493-494页.
3、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第1473页.
禾黍: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鸣泉:淙淙鸣响的泉水。窦:此指水沟。
了:了却。啮:同“嚼”,啃、咬。原作“齧”。
这首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据钱钟书《宋诗选注》,清初著名画家恽格(寿平)曾借此诗题画。
首句“百里西风禾黍香”,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诗人或骑马、或乘车、或登高,放目四野,百里农田尽收眼底。那结满累累果实的稻谷黍粱,在西风吹拂下,波翻浪涌,香气袭人。面对此境,诗人为之深深陶醉。
“鸣泉落窦谷登场”一句,诗人收束目光,由阔大之景集中到泉水沟窦和一派繁忙景象的打谷场上。“鸣泉落窦”是眼前所见。淙淙流泉落于溪潭之上,发出清越的响声,与打谷场上繁忙的声响交杂一起,构成一幅喜人的农村秋景。李文渊《赋得四月清和雨乍晴》有“熏风到处田禾好,为爱农歌驻马听”之句,虽然写的是春景,但意境与此诗颇有相同之处,可以互相参阅。
“”诗人的目光离开了繁忙的谷场,注目坡前,看到了刚释重负、横卧坡头啮草的老牛。这是一幅非常富有农村特色的画面:其景致的野朴,其风韵的淡远,传神写照。诗的主旨是通过对老牛的赞赏,抒发长期蕴积胸中的郁闷之情。诗人仕宦的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就如同老牛的“耕耘之债”一样。然而老牛的役债终有了结的时日,而他也希望尽早了却役债、像老牛那样释却重负、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古人描写农事、抒发感怀的诗有不少。如王维“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新晴晚望》);元稹“农收村落盛,社树新团圆”(《古社诗》);欧阳修“田荒溪流入,禾熟雀声喧”(《陪府中诸官游城南》);朱熹“农家向东作,百事集柴门”(《残腊》),但都不如孔平仲此诗抒情之深沉。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尽管用意深,却如同随意写来,不加雕琢,一切全在有意无意之间随意点出。
先锋才攻门,后军已登陴。拔都不怕死,直上搴贼旗。
马前献逆首,脚下踏死尸。长河走败船,疾遣飞将追。
幕中作露板,应有傅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