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馆寂无哗,它闲胜在家。
暮烟凝塞土,堠火落天涯。
坐久笔生冻,夜阑灯作花。
主人意未尽,归路不为赊。
猜你喜欢
战西风几点宾鸿至,感起我南朝千古伤心事。展花笺欲写几句知心事,空教我停霜毫半晌无才思。往常得兴时,一扫无瑕疵。今日个病厌厌刚写下两个相思字。
战西风几点宾鸿至,感起我南朝千古伤心事。
参考资料:
1、王星琦.元曲三百首注评.南京:凤凰出版社,2015:103
2、滕森.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114
3、曾永义.黑暗时代的自由颂——元人散曲.北京:线装书局,2012:212-214
4、李雁吴冰沁.元散曲经典品读.北京:蓝天出版社,2015:60-62
这首曲子描摹一个失恋者给恋人写情书的情景。作者用两三句话就勾勒出失恋者少情没绪的典型神态,手法新颖别致。
曲子首句按照诗曲见景生情、托物寄兴的习惯思路,先形象地勾画出一幅萧瑟凄凉的深秋雁空图,为下文抒写作情感铺垫。领头字“战”,既可解为寒战、抖索,也可解为挣扎、抗争。“战”字总领全篇,营造出一派秋日肃杀之气。西风也好,鸿雁也好,全由这“战”字的点染,涂上灰冷的色调,赋以情感的分量。
次句写萧瑟秋景所激起的悲秋心绪,“感起我南朝千古伤心事”。但作品却故意不直说“伤心事”的具体内涵,而采用了欲擒故纵、跌宕起伏的表达方式。先是“展花笺欲写几句知心事”,打算向知心的人儿写信,这就使人想到主人公之所以见雁伤心,必定与雁能传书的因素有关,其“伤心事”也必然包含在“知心事”中。“欲写”,信纸也已经铺好了,但其结果是来了个“停霜毫”,一字都没写出来。这就产生了全曲的第一层波折。
主人公自言“半晌无才思”,看来此时写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曲中偏偏又出现第五、六句对“往常得兴时”的补叙。“一扫无瑕疵”,生动地描绘了往常行文作曲文思敏捷的程度,与上句“停霜毫半晌无才思”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今昔的这种反差,就形成了第二层波折。
末句又从“往常”返回到“今日”,花笺上终于勉强写了,但只有两个字:“相思。”“病厌厌”与“得兴时”,“两个相思字”与“一扫无瑕疵”的鲜明对照,又构成了第三层波折。“今日个病厌厌刚写下两个相思字”,说明前时的“伤心”,正是深深的离恨与苦苦的相思。
全曲处处曲笔,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显示了主人公相思成愁的心境。大量运用的衬字,则应合了她“病恹恹”的相思绵情。
斗大书斋以絜名,冰壶表里要清明。如今尘土填胸臆,幸挽沧浪为濯缨。
弃产求学诚嘉谋,约己广施非常流。名言正似儒者语,不争一日争千秋。
古稀康强天所报,亲朋交口称母教。侍郎舞綵定开颜,曷不从容问移孝。
潭影澹禅心,高窗云更深。偶陪林下赏,兼听丘中琴。
清梵闻阴壑,香厨下午禽。客怀倦炎暑,赖此泄烦襟。
元夕清堪赏,笙歌远近闻。引杯瞻斗柄,倚席见参文。
岁判五更梦,春添一脉氲。豪吟自乘兴,何事策奇勋。
末伏将催中伏休,匆匆送夏又迎秋。暑中竹色风仍雨,病里莺声喜破愁。
大熟十年无此作,微生一饱更何求。急须剩踏莲花曲,药玉新船待拍浮。
诗翁当日上凌风,面面看花得句工。
我亦巡檐来索笑,古今人意略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