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飞雪满霜洲,洲上行人去莫留。
蜡炬结花催管籥,雁声唤客上兰舟。
莫嫌冰炭情难入,自是薰犹味不侔。
执节从教少知遇,勿于世路学沉浮。
猜你喜欢
前年伐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bō)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zhàng),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前年出征月支,在城下全军覆没。
吐蕃和唐朝断了音讯,我与你生死两隔,长久别离。
战场上无人收拾废弃的营帐,归来的战马还认识残破的军旗。
想祭奠你又怀疑你还活着,此时只能朝着天边痛哭沈涕。
参考资料:
1、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04月第1版:311-312
2、方笑一评注.唐诗三百首品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04:199-200
月支:一作“月氏”。唐羁縻都督府名。龙朔元年(661)在吐火罗境内阿缓城置。故地在今阿富汗东北部孔杜兹城附近。约公元8世纪中叶因大食国势力东进而废弃。没全师:全军覆没。
蕃汉:吐蕃和唐朝。
废帐:战后废弃的营帐。残旗:残留的军旗。
诗人的一位老友在守卫月支的战役中,因全军覆没而生死未卜,下落不明。故以“没蕃”为题写诗表达伤怀。
首联交代全军覆没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前年”,前年战败,现今才写诗。这是因为作者在等侯确切的生死消息。在这次战斗中,唐军全师覆灭,友人是生是死,由于消息断绝,无法肯定,故诗人不敢贸然动笔。这种感情在亲密的朋友之间是很通常的。然而,老友的消息都一直没有听到。“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蕃汉之间消息已完全断绝,两年之中一无所获,则友人无论是死是生,都意味着永运离别了。死了,固不用说;活着,也是做了蕃人的奴隶,不能回还了。沉痛之情,溢于言表。
领联是通过想象,描写战败的惨状:“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因为是全军覆没,不是战死就是被俘,所以唐军的营帐无人去收拾,散乱地堆在战场上,任凭风撕雨浇,惨象令人触目惊心。“归马”是指逃归的战马,战马能辨认出己方的军旗,故能逃归旧营。人是一个没剩,只有几匹马逃脱回来,这—笔真如雪上加霜,令人想见战争的残酷。
尾联“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是写自己矛盾、痛苦的心情,想设奠祭祀友人,却又希望他还活着。若还活着.祭奠是大不敬;若确实已死,不祭奠也是大不敬。诗人两为其难,当此之时,也只有遥望天涯而放声大哭了。此联揭示诗人内心活动,曲折而又深刻。
此诗感情真挚,且层次清晰,由“戍”而写到“没”,由“消息”断而写到“死生”不明,由“死生”不明而写到“欲祭”不忍,终以无可奈何的放声大哭为结,一路写来,入情入理。而诗人借用这种过期的追悼,适足增添了全诗的悲剧性。正因为是“前年”的事件,所以有“断消息”的感受,有“疑君在”的幻想,痛慨、痴情,欲绝惨深。废帐残旗,归马踽凉,是诗人的揣想,却真实地再现了“没番”的战罢情形。其缺点是语言过于直朴,缺乏蕴含,前四句只是铺叙事情经过,占了一半的篇幅,倘若把这些内容移入题目中去,腾出地方集中抒情,效果会佳。
万峰谷里村路,独木桥西酒家。对客山翁白发,当垆老妇黄花。
世路真险巇,泰山起方寸。要盟矢天日,咄嗟不相信。
耳馀刎颈交,祸机起夺印。武安倾魏其,怀酒遂成衅。
睚眦按剑怒,磨牙雪馀恨。两虎不相下,报施理亦近。
为国忘私仇,千秋思廉蔺。
涧底松余岭殿檐,梁隋碑没草芊芊。北山尚有郊台在,糜鹿虽游迹未迁。
山中上芳月。
故人清樽赏。
远山翠百重。
回流映千丈。
花枝聚如雪。
芜丝散犹网。
别后能相思。
何嗟异封坏。
岧峣画栋与云平,一派寒流玉镜清。三岛胜形方足拟,千钧笔力始能名。
鸥翻翠霭光中去,山倚朱栏静处横。令尹政闲勤把酒,风流未减谢宣城。
悠悠青天高,不知生所终。巫咸巳上天,欲诉将奚从。
但见大壑间,日暮生清风。惊鱼跳渌水,秋蛩吟兰丛。
怀我心所钦,邂逅相迎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