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天畔簇旌旗,想像勤王转战时。故宅有基巢水鹤,空山无庙荐江蓠。
悲风松柏人何在,落日壶觞我不辞。满地属镂无处死,扁舟生计学鸱夷。
猜你喜欢
八尺龙驹蹄削玉,霜毛雪鬣超凡俗。骄嘶顾影食场苗,朝暮逍遥在空谷。
诏书歘下徵骐驎,香街紫陌惊行人。金环压辔出天厩,不数駓骆骊骝骃。
三品豆刍饱终日,终日不鸣鸣辄黜。何如不絷亦不维,腾雾籋云全玉质。
身骑瘦马著练衣,能俭谁云俸入微。延礼老儒令子拜,束钤蛮卒到村稀。
向来髯漆今成雪,此去袍青合换绯。为报乡邻索南物,锦囊惟有好诗归。
忠魂自逐沧波去,往恨空随茂苑春。若使吴王思后患,属镂只合赐谗人。
寿阳楼前淮水碧,寿阳美女如脂白。李郎青鬓照青衫,曾在花前作狂客。
伯劳睡重花枝晚,时许蜻蜓一偷眼。欢娱虽少恨已多,纤手红笺挥翠管。
淮阳归来春已暮,夜夜梦魂淮上去。欲歌旧曲只添愁,画得双蛾不能语。
有客南来从寿春,众人笑问动精神。自从柳别章台后,攀折风光知几人。
已伴春衫辞侧帽,不怕娇啼随意笑。嗟君耿耿独相思,须信多情是年少。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
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yàn)碧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
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chāi)敲烛信茫茫。黄花开也近重阳。
究竟是谁传来消息说木芙蓉花开的时候那人就会归来?长天一色,两行大雁缓缓斜向南飞去,晚秋的景致益发凄凉。
蒜头形的银制帘坠压着帘子,有人寂寞地独坐闺中,玉钗轻轻敲着竹,而心中的人踪迹杳无,菊花又盛开了,眼看重阳就要近了。
参考资料:
1、王友胜,童向飞.纳兰词注:岳麓书社,2005年:第28页2、(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笺注全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10:64-65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拒霜:木芙蓉花,俗称芙蓉或芙蓉花,仲秋开花,耐寒不落,故名。
银蒜:银制的蒜形帘押。玉钗敲竹:用玉钗轻轻敲竹,表示心事难耐,借以排遣愁怀。一作“玉钗敲烛”。
从词的内容来看,这是写重阳节到来,诗人又深切地怀念起往日的情人来了,他彷徨不安,踌躇难耐,遂赋此以排遣孤寂无聊的幽情。值得注意的是词全从对方落笔,这就加倍地表现出他那强烈而深挚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上片写室外秋景及心境:拒霜花开,斜燕南飞,而征人消息杳然,无人传递,倍感秋色凄凉。此处秋景其实清爽:拒红霜,晴空碧,雁斜飞,并无黯淡之状。元代白珽《西湖赋》云:“秋荣不淡,拒霜已红。”然而木芙蓉性颇耐寒,且能“千株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苏轼《和陈述古拒霜花》),虽时至晚秋而红艳如故。唐李群玉《九日》诗云:“半岭残阳衔树落,一行斜雁向人来。”黄昏残阳,斜雁向人,色彩昏暗,氛围悲凉;而此处则是碧空如洗,天阔气清,斜雁南飞,氛围开朗。思妇眼中之秋景乃“有我之境”:或许征人有约中秋返家团聚,此时拒霜已开,不见人归,虽花红而难令伊人心暖;常言鸿雁传书,如今雁群斜飞未传征人消息,虽天碧亦是伤心碧,只能令伊人心伤。因此,凄凉的并非秋色,实乃思妇心境。
下片写室内情形及愁绪:帘幕低垂,因以银蒜相压而纹丝不动,伊人寂寞难熬,只能以玉钗敲竹派遣烦愁。敲竹的细节刻画乃词人独创,此处伊人以玉钗敲竹,其声极不堪,其情更愁惨,确是奇绝之笔。结局写菊花盛开,时近重阳,征人归期乃“信茫茫”,既与首句意象呼应,又启人联想:伊人独守闺房,心境凄凉,愁思如缕,已是“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九日》)全词景情俱到,亦情亦景,交织浑融,读起来凄凉孤苦,使人惆怅不欢。
这首词在意象使用上主要采用了渲染法,尤其是对“秋”的渲染。不知何时,思念的人在远方传来消息说秋天会回到她的身边,于是秋就超出本身作为季节的含义,成为了相见的时间,成为期盼的季节。这词中首先是“拒霜”花开,然后“两行秋雁”,后更直接说“晚秋风景”、“黄花开”以及“近重阳”,这些都在刻意点染季节。可以说这首词是通过渲染秋来突出愁,要表达的正是期待落空的愁思。
除用渲染法表达情感外,词中还恰如其分地运用了点染法,对“闲”进行了很好的点染。下片三句中人寂寞凄凉,万事无心,百无聊赖,无尽空虚,尤其是“玉钗敲烛”一句,表现的何等空虚。词中通过渲染和点染的结合,表现出客观世界的“秋”以及浅层内心世界的“闲”,从而将深层次的“凄凉”表达出来。
半日寻钟至,微茫路可求。岩危如欲坠,水缓不成流。
草静栖寒鹿,林空集暮鸠。白云飞欲尽,月上碧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