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无朋但任真,不持身势掩君亲。
若将坤体论臣道,公是朝廷第一人。
猜你喜欢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tán)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垂钓在春天的绿水湾,春已深杏花盛开纷繁。
潭水澄澈疑心水清浅,荷叶摇动才知鱼游散。
直到日暮等待知心人,系上小船停靠绿杨岸。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29
春深:春意浓郁。秦乱:纷繁的样子。
情人:志同道合的人。维舟:系船停泊。维:系。
这首诗写一个青年小伙子,以“垂钓”作掩护,在风光宜人的钓鱼湾,焦急地等待着情人的到来。这首清新的小诗,将春天、春水、春花、春树与青春融为一体,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意图。
一二句写暮春季节钓鱼湾的动人景色。点缀在绿荫中的几树红杏,花满枝头,不胜繁丽。这时,暮色渐浓,那小伙子驾着一叶扁舟,来到了钓鱼湾。他把船缆轻轻地系在杨树桩上以后,就开始“垂钓”了。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管他怎样摆弄钓杆,故作镇静,还是掩饰不了内心的忐忑不安。杏花的纷纷繁繁,正好衬托了他此刻急切的神情。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进一步写小伙子的内心活动。这一联富有民歌风味的诗句,包孕着耐人寻思的双关情意:表面上是说他在垂钓时,俯首碧潭,水清见底,因而怀疑水浅会没有鱼来上钩;蓦然见到荷叶摇晃,才得知水中的鱼受惊游散了。实际上是暗喻小伙子这次约会成败难卜,“疑水浅”无鱼,是担心路程多阻,姑娘兴许来不成了。一见“荷动”,又误以为姑娘轻划小船践约来了,眼前不觉一亮;谁知细看之下,却原来是水底鱼散,心头又不免一沉,失望怅惘之情不觉在潜滋暗长。这里,刻划小伙子在爱情的期待中那种既充满憧憬欢乐、又略带担心疑惧的十分微妙的心理变化,真可谓丝丝入扣,惟妙惟肖。
前四句明明写垂钓情景,而却偏说是写爱情,这并不是附会。因为诗的最后两句点明:“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诗人不把这两句点明爱情的诗,开门见山地放到篇首,这就是诗的结构艺术之妙,如果把最后两句放到篇首,诗来气脉尽露,一览无余;再没有委婉的情致。而且这样一来,那一联双关句,势必成为结尾,使语意骤然中断,漫无着落,不能收住全诗。这样结尾,从全诗意脉结构来看,却极尽山回路转、云谲雾诡、变化腾挪之妙。它使前面钓“垂钓”,一下子变成含情的活动,也使“疑”、“知”等心理描写,和爱情联系起来,从而具备了双关的特色。
诗就在袅袅的余情、浓郁的春光中结束了。在夕阳的反照下,绿柳依依,扁舟轻荡,那小伙子时而低头整理着钓丝,时而深情凝望着远处闪闪的波光—他心上的情人。“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这简直是一幅永恒的图画,一个最具美感的镜头,将深深印在读者的脑海中。
秋山暮雨收银竹,白岩轩前月可掬。开轩见月弄清影,辄有新诗续淇澳。
翠筠缥节想停云,金薤银枝知夺目。此君择地托寸根,雪拥霜培渐蕃育。
去年崛起才二三,今岁旋添馀五六。不随凡卉竟滋蔓,似识衰荣相倚伏。
忆我江头坐啸时,风雨潇潇拂茅屋。别来几度长儿孙,回首光阴一何速。
春城满眼桃李颜,如对宋朝亲卫祝。渴心爱濯君子风,幸接高林不须卜。
江东藩将忆南唐,莫宠于兹作战场。埋土箭锋留宝物,射空剑气透文光。
勋名已列当年史,姓氏还流后世芳。欲吊忠魂无觅处,故城凭眺独徬徨。
冻雨连三日,春膏过一犁。寺桥杯渡水,村径橇行泥。
燠若生旸谷,寒收岂石犀。欲穷洪范理,夕室有青藜。
贺老琵琶,还要让、白三名手。记昔日、得全堂上,三吾亭后。
四烛如山人不语,一轮晶饼明如昼。听四弦、轻拨唱沉垂,珠盘走。
人已没,家园覆。止剩得,衰堤柳。笑一场大梦不堪回首。
盛极必衰原至理,调高鲜和应难又。病阑珊、往事上心头,眉空皱。
静中真乐全吾天,勿轻舍已芸人田。
甜均食蜜无中边。浊醪粗饭自不恶,
那能问命推行年。
仙仗西来感百神,泥金检玉尚如新。山灵知是真天子,万岁声中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