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偏境自佳,烟云绕孤屋。
寒声渺疏松,翠影澹修竹。
林深桂花晚,微风度馀馥。
特用永岁年,聊足媚幽独。
猜你喜欢
吾家旧筑炉峰宅,岂不怀归困转蓬。
奔走微官遍林谷,却寻清磬到圆通。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wēi)。
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yíng)湿不飞。
深夜,寂寞的秋江上渔火疏稀,起来看到半轮残月的光辉,映照树林上也很暗微。
水面闪动的波光,把水鸟惊醒后,它们又睡宿,冰凉的露水沾湿了萤火虫的翅膀,它们也不起飞。
参考资料:
1、周扬.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第Ⅱ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11月版:第827-830页
2、米治国周惠泉陈桂英.元明清诗文选: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04:67
3、黄绍筠.中华古典诗歌吟味:西冷印社,2001.03:531
4、卢如山.绝句选译: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03:270
5、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汤显祖曲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161
江宿:宿于江上舟中。寂历:寂寞、冷落。渔火:夜间渔船上的灯火。残月:这里指下弦月。微:隐约,微弱,这里指残月的清淡光芒。
犹:仍然。流萤:飞动的萤火虫。湿:浸湿。
这首诗的构思围绕着一个“光”字。全诗四句,每句都烘托出一种光。
第一句写清秋之夜,江上的点点渔火,给人以清冷宁静的感觉。第二句写一弯残月的迷蒙之光映衬着岸边的树村。是一幅宁静安详的水墨画;第三句写江中波光流动,时时惊醒宿鸟。这句是以动写静,江水流淌,宿鸟被闪闪烁烁的波光惊醒,不时发出鸣叫声,其中动的因素更增加了静的感觉。最后一句是以静写动,萤火虫的翅膀被露水打湿而停止飞翔。这种艺术想象仍是以夜空中流萤飞动,留点点光亮为基础的,现在虽然没有流萤,但夜空下流萤闪动着朵朵光亮的印象深深保留在诗人的记忆中。这句话虽事实上反映的是没有流萤,却收到了流萤飞动的效果。渔火、残月、波光、流萤在夜幕里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形成静夜下的一支夜光曲。
诗人用笔灵巧工细到了极点,先引读者进入秋之深夜的江上环境,接着带领读者去体验水鸟、流萤的感觉。在对鸟和虫的感觉中,诗人写出了环境的气温和湿度,写到了宿鸟和流萤,以及残秋的风露。鸟和虫不但起了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而且它们已经和全诗的意境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开阔而深沉,浑厚而尖新,表现着诗人安详、平和、幽深的情感。
这首诗写法纯用白描,妙在挥洒而工细,将明晰(后二句)和模糊(前二句)结合在了一起。形象上统一了月下秋江的大和水乌流萤的小,也统一了鸟和虫的动和静、惊扰和安宁。
一是一,二是二。头上是天,脚下是地。饥即餐兮困即睡,人人皆受如来记。
流落衣冠没,他乡几度春。青山行卖卜,白首坐忘贫。
昔爱林中酒,今为草下尘。平生数行泪,为尔独沾巾。
野云低度短墙头,白草丹枫趁远秋。贾傅才名成底事,张衡词赋易生愁。
几年坚癖辽东豕,万念都输海上鸥。画舫清流羡君去,漳河直北是瀛州。
古寺规模壮,空山岁月深。
春排千树绿,云堕一溪阴。
地僻人稀到,官闲我得寻。
归来诧清赏,未觉负初心。
旧闻海上有神山,今见楼台岛屿间。鳌背千年开佛国,鲸波十里隔人寰。
风吹僧影浮杯渡,云送龙身听法还。避世拟从支遁隐,尘簪吾已久投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