绀园几顷白云英,似觉漫天玉气腾。
句引春风香阵阵,侵凌夜月粉层层。
时间冷艳尤难识,世上妖葩各有朋。
每岁旋来张翠帐,芳庭同赏忆吴僧。
猜你喜欢
人家星散水中央,十里芹羹菰饭香。
想得薰风端午後,荷花世界柳丝乡。
灵溪閟洞锁华胥,地脉旁通分野殊。莫惮登临探奇险,恐君他日亦藏书。
挥泪西原上,晴云为我阴。谁知如望岁,竟不复为霖。
主圣空撝己,民思未绝吟。已休还一恸,非但哭知音。
枯藤为幕月为阶,半卷莲经伴古崖。甲子坐穷寒未了,扫将残雪葬枯骸。
觅得狸儿太有情,乌蝉一点抱唇生。
牡丹架暖眠春昼,薄荷香浓醉晓晴。
分唾掌中频洗面,引儿窗下自呼名。
溪鱼不惜朝朝买,赢得书斋夜太平。
又名:晚泊润州闻角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yuàn)思长。
惊起暮(mù)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号角声在润州的上空回荡,江水茫茫。那号角吹的是边塞歌曲,慷慨悲凉,行人听到此曲,仿佛听到了戍边将士思乡而不得归的长长哀怨声。
听到这哀怨的号角声,沙滩上的那群大雁像受惊似的突然飞起,排列成两三行沿海门朝远方飞去。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11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82
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全唐诗》校:一作“孤城”。曲引边声:《全唐诗》校:一作“风引胡笳”。
海门:地名,在润州城外。
这首绝句,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写得气势苍凉,意境高远,通俗凝炼,耐人寻味。
“”这里虽然是写耳闻目睹景象,但字里行间,都使人感到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影子。
他伫立船头,眼望着茫茫江面,耳听着城头传来悠扬悲切的边地乐调。大凡羁途之士,虽非边地戍卒,总有异地思归之情。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感情是相通的。因而,一闻边地乐声,便立刻引起诗人的共鸣,勾起他思乡归里的绵绵情思。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借助于边声的幽怨之长和江流的悠长,从形、声两个方面着笔,将抽象的心中的思归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
“”暮角声起。江边沙滩上的鸿雁惊起,而飞向了远方。乍看,像是实景的描写,但仔细品味,这正是诗人有家不得归,而且天涯海角、越走越远的真实写照。诗人家居洛阳,方向在润州的西北;而惊雁是向南,越飞越远。莫说归里,就是连借飞雁而通家书的指望也没有。“惊起”二字,不言“己”而言雁,是所谓不犯正位的写法。写雁的受惊远飞,实际上也兼含了诗人当时“不虞”的遭际。
这首诗,写得意态自然,寓情于景。乍读,作品好像完全是按照事物的原貌来写的,细细体味,字字句句都见匠心。诗人选择了生活中最典型最突出的物象,寥寥数笔,便描绘出给人印象极深的一幅画卷:江边的城市、浩渺的江水和惊飞的鸿雁,而画外则传来悲凉的画角声。在每一物象之中,都使人深深地感受到诗人的哀情和跳动着的脉情,情思含蓄,寄慨深远。
有佛处,不得住,陕府铁牛双角露。无佛处,急走过,南海波斯鼻孔大。
三千里外摘杨花,种豆由来生稻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