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隐身治蓬藟,馀生不复人间世。左山右山白云上,一动一静浮尘外。
齐山山上老夫庵,青溪溪南侍中第。朱颜公子不易识,短衣款段来相际。
长堤相望虽甚远,有意即行终不计。东邻竹阁长夏热,我构云巢方自蔽。
斓斑石台始一眺,寂静庵基犹未薙。随云步访胡矮老,放怀止得殊师利。
石桥寺前夜月冷,金鸡峰下秋霖霁。君恃马足下惮远,我驾蓝舆随处税。
六峰老师气轩豁,九华雌山苦阴晦。庵前菜茹常不厌,城里羊肩难数置。
漫天风雪一畅目,满榻春阳欣炙背。裴休自参黄檗禅,梅福岂是南昌尉。
相见终年已解空,分襟一别那成滞。拍江春水浮鹢首,万里青天运鹏翅。
顺风莫寄南来书,老夫柴门多自闭。
猜你喜欢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fú)云堆上祝明妃。
花木兰女扮男装去参军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她在梦乡里,也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
只是为了替爷从军、保家卫国,多次想回家时竭力克制着自己与边关将士大碗喝酒。想想木兰为了安靖边烽,万里从戎,她也将会和王昭君和亲,死留青冢一样,永远博得后世敬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弯弓征战:言木兰代父征戎,勇敢善战。“梦里”句:言木兰虽着戎装,仍思恢复和平环境下的少女生活。
拂云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喇特西北,堆上有明妃祠。明妃:指王昭君。
诗人一开头先从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落笔,用“弯弓征战”四个字,不但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这位巾帼英雄的非凡气概和神韵,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她征战十二年的戎马生涯。接着诗人进一步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梦里曾经与画眉”。木兰姑娘虽身着戎装,南征北战,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愧为英雄好汉。然而另一方面,她何尝不希望早日结束征战生涯,向往和平宁静的少女生活。“梦里”、“画眉”形象地表达了英雄的女儿情怀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如果说,“弯弓征战”是表现这位巾帼英雄外在的“阳刚”之美,那么,“梦里”、“画眉”则是表示英雄内在的少女本色,使得对人物的描写入木三分,有血有肉,增强了诗的艺术魅力。
诗歌的最后,陡翻新意,生发出卓特的史论。木兰把酒思乡的时候,居然想到了汉朝远嫁番邦和亲的明妃王昭君。诗歌在构思上和诗意上的跳跃,细想,她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了,正是这些相似,才能藉此来抒发花木兰内心的郁结。一则,她们二人都是女子;再者,二人都是离家别亲来到边塞;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她们的身份、经历以及到边关的原因各不一样,但是她们这两位弱女子的身上都承载着家国、民族的重大责任,她们是来为国纾难的。这样的重任本应是男性担当的,现在却让两位红颜女子来背负,并且还要承受着离别的痛苦,在男权社会中,这是不正常的。难怪中唐诗人戎昱在《咏史》一诗中对这一历史现象发出了如此的质问:“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这便是杜牧在此诗中没有直接发出,但却深蕴其中的议论,新见迭出,确实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绝句写得很有特色,一没有引用典故,二没有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的感人形象。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旨。
淦客前春荷一猪,城门卖得两千馀。明朝回到石斧岭,连吃数刀今在无。
峡自夷陵束,江从白帝悬。两崖如剑立,百丈入云牵。
石出疑无路,云开别有天。往来频陟险,千里正茫然。
江亭晚色静娟娟,灵璅森沈落照边。乱后河山仍处处,春来花鸟自年年。
故人忆别初寒外,南雁相逢卧病前。拟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乘兴入蓝田。
世情那可问,青岁欲移家。
鱼得陶公法,耕烧庞老畬。
种桃求汉核,食枣慕齐花。
醉卧沧浪曲,科头看日斜。
憧憧洛阳道,尘下生春草。行者岂无家,无人在家老。
鸡鸣前结束,争去恐不早。百年路傍尽,白日车中晓。
求富江海狭,取贵山岳小。二端立在途,奔走无由了。
旷野霜酣柿叶红,疏林人静战西风。碧天极目雁归尽,一抹青山夕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