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碧山椒,依约凝黛立。
何年荡子妇,登此望行役。
君行断音信,妾恨无终极。
坚城不磨灭,化作山上石。
烟悲复云惨,仿佛见精魄。
野花徒自好,江月为谁白。
亦知江南与江北,红楼无处无倾国。
妾身为石良不惜,君心为石那可得。
猜你喜欢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zǎi),只似当时初望时。
整天地盼望丈夫而丈夫不归来,她最后化成孤立的石头苦苦相思。
这妇人在这里望夫已经是几千年了,还是当年刚刚站在这里遥望的形象。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2
2、梁守中译注.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53
望夫石:古迹名。属民间传说,谓妇人伫立望夫日久化而为石。此指安徽当涂望夫石。
载:一作“岁”。时:一作“年”。
全诗紧扣题目,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有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可见“望”者一往情深;“望夫”而“夫不归”,是女子化石的原因。“夫”字叠用形成句中顶针格,意转声连,便觉节奏舒缓,音韵悠扬。次句重在“苦相思”三字,正是“化为石,不回头”(王建《望夫石》),表现出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这大大突出了那痴恋的执着。“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殊不知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理。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和深切。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虚词的呼应,又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这首诗是深含寓意的。刘禹锡在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遭打击和迫害,长流边州,思念京国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诗即借咏望夫石寄托这种情怀,诗意并不在题中。同期诗作有《历阳书事七十韵》,其中“望夫人化石,梦帝日环营”两句,就是此诗最好的注脚。纯用比体,深于寄意,是此诗写作上第一个特点。
此诗用意虽深,语言却朴质无华。“望”字一篇之中凡三致意,诗意在用字重复的过程中步步深化。
这种反复咏叹突出主题的手法,形象地再现了诗人思归之情,含蓄地表达了他坚贞不渝的志行,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作峰头望故乡”,与此诗有相同的寄意。但柳诗“望故乡”用意显而诗境刻意造奇;此诗不直接写“望故乡”之意,却通过写石人“望夫”,巧妙地传达出来,用意深而具有单纯明快之美。陈师道因而称赞它“语虽拙而意工”。这是此诗写作上又一特点。
春风江头吹柳枝,闺中佳人怨别离。长城烟草渺天北,重见郎面知何时。
欲飞向君无羽翮,登山望远双瞳碧。寸心似石无转移,遍体随之总成石。
相思誓与天地久,肌骨犹香坚不朽。征夫飘泊终不归,纵活孤帏难独守。
岫花红簪螺髻绿,雨露朝昏足膏沭。银河云锦织衣裳,月光为镜天为屋。
呜呼六朝重镇姑孰城,前后藩臣来驻兵。为臣不忠取屠醢,何如贞女身长在。
亭亭千古质,曾是念征夫。
一作山头石,畏看天际途。
犹如托萝蔓,不似采蘼芜。
时有江云近,僊衣挂六铢。
朝望夫,暮望夫,
一夕化作山石枯。潮水去却回,
行人来不来。
十二羽林郎,星文映上苍。承恩当列仗,走马出长杨。
夜宿平康里,春游侠客场。袖中徐匕首,万里报君王。
顾家绢如鸡子皮,赵生画似鲛人机。冰丝莹滑始受彩,天藻绚烂方含辉。
海波金芒鳌背上,溪树翠锁春洲肥。渔师出港晴举网,野老问渡寒褰衣。
试讯何从有此景?顾在笔底纵横挥。
殊方谷日轩齐过,返照虚窗暖自通。短鬓江湖今会少,早春阊阖旧游同。
越南闽北风烟际,岸柳园梅霁雪中。时世艰难须共济,此生杯酒任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