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窗鸡唱晓,客路马嘶风。
夜色锺声外,晨光角韵中。
蟾归曳残白,乌出浴新红。
一点清明意,那无保养功。
猜你喜欢
梦入华胥国土来,咍噎不省夜何其。
青灯明灭窥昏眩,绛帻殷勤警惰嬉。
窗外百禽更唱和,褌中群虱尚贪痴。
病翁未得全无事,不作新诗改旧诗。
城头清角已三奏,树间眠鸠方一鸣。
风霜凄紧雁南向,星河横斜天左倾。
待旦枕戈无怨敌,将朝盛服非公卿。
不如衲被蒙头睡,直到东窗海日生。
鸦啼曙色尚朦胧,惊起山房梦蝶翁。始悟区区大槐里,不如栩栩乱花中。
鸦帝曙色尚朦胧,惊起山房梦蝶翁。
始悟区区大槐里,不如栩栩乱花中。
梦中邯(hán)郸(dān)道,又来走这遭,须不是山人索价高。时自嘲(cháo),虚名无处逃。谁惊觉,晓霜侵鬓(bìn)毛。
如今我又一次来到梦中享尽繁华富贵的邯郸道上,这绝不是因为山中人要价太高才能实现自己归隐的愿望,而是自己多年来无法逃脱功名这个虚名罢了。我也经常自己嘲讽自己。在“功名”这个问题上,又有谁能一下子惊悟觉醒,即就是到了两鬓斑白的老年,还是这样。
参考资料:
1、张根云译注.元曲三百首精编本:商务印书馆,2015.05:第71页
2、焦文彬注译.元曲三百首注译:三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2版:第30页
金字经:曲牌名。邯郸:在今河北省南部。驿:驿站。元代京官外调,往往在这里暂住,换车马。梦中邯郸道:即“黄粱美梦”,喻指人世间的富贵终是如梦一场。山人:隐居山中的人。晓霜:白头发。
“梦中邯郸道,又来走这遭”,一个“又”字点出卢挚故地重游,再次走上邯郸官道的事实。此处引用唐代传奇沈既济《枕中记》中的典故,卢生在邯郸道遇吕翁,枕着吕翁赠送的磁枕人梦,在梦中历经荣华富贵,一觉醒来却发现主人灶上的黄粱尚未蒸熟,由此领悟得失富贵不过是一场梦的道理。
对这一典故的引用,同作者自身经历密不可分。卢挚在燕南任官之前,他曾任皇帝的侍从之臣、按察使、廉访使、翰林学士等要职,可以说是享尽了荣华富贵。此次赴任恰好经由“黄粱一梦”故事的地点,故事主人公的姓氏又与他相同,这些巧合促使他产生了过尽铅华、豁然梦醒的感觉。
接下来“须不是”三句,承接上文,表达自己并非无归隐之心,而是无法抗拒名利的诱惑。其中“山人索价高”意为,山中人索要高价才允许作者入山归隐,联系前面“须不是”三个字来看,直白地道出他的自嘲之意:他深知并不是归隐的代价太高,而是因为“虚名无处逃”,这五个字用风趣的笔法交代了他无法归隐的原因,即功名的引诱让人无处可逃。
“谁惊觉,晓霜侵鬓毛”两句作为结尾,将卢挚已经这把年纪还不能看开名利的自我感伤表达得淋漓尽致。“谁惊觉”三个字写出了光阴流逝之快,也写出了他蓦然回首有所感悟却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可奈何。
全曲有很明确的主题性,语句上下承接,脉络清晰,但所表达的情绪却是矛盾的。卢挚用自我嘲讽的笔法写出他在归隐和继续为官两种选择之间摇摆的心情,这在那个时代很有代表性。
霜风吹西湖,与君持行李。
瘦马共边笳,寒灯对孤邸。
新凉秋叶惊,归櫂君独理。
弃我天一方,稳下大江水。
丈夫志四海,吾岂较遐迩。
行藏天所为,况自非偶尔。
独忧绵薄资,负重力难起。
嘉宾日以远,缓急尚谁倚。
置此勿复论,遇坎各有止。
我积汉中谷,君种彭泽米。
努力随小大,同在毓生齿。
他年脱冕归,对酒各欢喜。
一书吾友自天涯,历历诸公尽可誇。梦里烟霞真肺腑,尘中颜面各京华。
杯深旅馆相留月,雨送孤舟别后花。万里衡阳何处是,欲将离思过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