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边陈迹试重论,走遍西途落木村。
依旧江山连北固,承平池馆羡东园。
中原入望堪垂涕,古汴无情尚有痕。
岁漕东南六百万,云何异域得游魂。
猜你喜欢
幽闺欲曙闻莺转,红窗月影微明。好风频谢落花声。隔帷残烛,犹照绮(qǐ)屏筝。
绣被锦茵眠玉暖,炷香斜袅(niǎo)烟轻。淡蛾羞敛(liǎn)不胜情。暗思闲梦,何处逐云行?
天将亮时,幽闺中又听到婉转的莺鸣,微明的红纱窗里,印着正在西沉的月影。一阵好风频频地吹落残花,每一瓣落花都落地有声。帐外的那支残烛,还照着绣屏下的古筝。
绣被锦褥的呵护,使如玉的肌肤暖意融融,床边那住燃香,斜旋的轻烟在袅袅飘动。她的淡眉含羞地微皱着,仿佛在惋惜梦断时那份欢情。心里还在想着梦中的人,不知他在何处飘泊旅行?
参考资料:
1、钱国莲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216
2、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670-671
3、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206
转:一作“啭”。月:一作“日”。频谢:频频吹落。谢:一作“听”。隔帷:帷帐外。绮屏筝:彩屏下的古筝。
锦茵:锦制的褥垫。眠玉:睡眠中的女子。玉,如玉的肌肤,此指女子。斜袅:袅袅斜飘。烟轻:一作“轻烟”。淡蛾:淡眉。不胜情:承受不了相思之情的煎熬。处:一作“事”。云:代指行踪不定的游子。
起两句,写天将明的情景。屋外边传来阵阵婉转的莺啼。朦胧的月影散射窗间,幽闺已见微明的曙色,“闻莺转”,先从听觉角度着笔。最先使人从睡眠中醒来的外界刺激是声音,首句正是闺人清晨初醒时刹那间的感受。“红窗”句,再从视觉方面推进一层,仍只是从表象写来,尚未进入人的内心世界:‘“好风频谢落花声”,由景入情。词中抒情主人公已开始思想活动。落花之声,似有还无。然而在黎明的幽静环竞中,已被敏感的闺中人觉察到了,因有“风”故,所以测知,并唤起了某种微妙的感情。一“谢”字。已露闺怨的本意。隔着薄薄的帘帷,暗淡的残烛还照着挂在绣屏上的宝筝,而筝,早已不弹了,情人远去,无人来欣赏主人公的乐声。“隔帷”二句,运用暗笔。以屏筝作衬,侧面写出闺人的孤寂。“犹照”二字,笔意纤问。晚间睡前见此,清晨醒后仍见此触目感怀,而当日相对调筝的欢i隋境也可想而得之了。上片五句,表面纯是客观描述,然个中自有人在。这种手法,为《花间》所擅,情馀言外,“不止以浓艳见长也”(沈雄《柳塘词话》)。
下片换笔,描写闺人的情态和心理活功。“绣被”句,以秾艳之笔写凄凉之意,此亦唐五代词家绝诣。她睡在温暖的绣坡锦茵之中,静看着炷香的袅袅轻烟。在空中盘绕扩散。此情此景,何以为怀。“淡蛾羞敛不胜情”,她含着娇羞。半敛着淡画的双眉。在这孤寂的清晨,她想到了“暗思闲梦,何处逐云行?”方才那一场好梦,梦里相见的欢娱,醒后己再难寻觅。远方的游子,像那缥缈无定的行云,将要飘流远方。末两句,是全词点睛之笔。用意与冯延巳《蝶恋花》词“几日行云何处去”略同,而毛词写自己梦逐行云而行。亦不知其处,则更深一层了。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将这首词作为优秀艳词的例句举出,是有一定道理的。
忙里能閒号半闲,相公胸次本来宽。襄樊失守成何事,不抵秋虫胜负看。
雪里过门多恶客,春阴只恼有情人。
睡魔正仰茶料理,急遣溪童碾玉尘。
读书到老应成癖,了事他人莫笑痴。敲印旧曹烦夜直,看花新句感春熙。
已闻骐骥腾千里,应许鹪鹩附一枝。荐牍屡交虚席久,埙篪应喜共君吹。
国事彫零王气衰,东南豪杰竟何之。云寒废殿排班石,草卧前朝记事碑。
沙涨浙江龙去远,天宽北阙凤归迟。可怜不老吴山月,曾照官家宠幸时。
兰若生空谷,冉冉扬其香。殷勤采华姿,将以遗远方。
不谓至中途,清露结严霜。枝叶匆摇落,岁暮不成芳。
芳香自兹歇,谁知我心伤。所伤王者瑞,将同秋草黄。
不独朱陈说旧村,还如籍湜附韩门。西清追步成陈迹,东海扬尘莫再论。
鹤发相看同辈少,雁行犹幸几人存。荷花生日占先甲,愿及芳时劝一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