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自无聊懒出门,南坡一到一思君。
松筠俱是栽培力,亭榭无非卜筑勤。
本约暮年栖息共,岂期中道死生分。
风前试数当时雁,一雁今归何处云。
猜你喜欢
缺落槿篱须补缀,稀疏菜甲欠锄耘。芙蓉泣露坡头见,桂子飘香月下闻。
策杖却愁成独往,举杯谁与醉浓芬。欢悰莫讶年来减,触目无非是忆君。
却月凌风度雪清。何郎高咏照花明。一枝弄碧传幽信,半额涂黄拾晚荣。
春思淡,暗香轻。江南雨冷若为情。犹胜远隔潇湘水,忽到窗前梦不成。
首句“却月凌风度雪清”是对梅花所处环境的描述。“却月(指弯月)凌风”本出自南朝诗人何逊的《咏早梅诗》:“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这一句总的意思是说:在积雪横陈、明月高挂的清宵,梅花在料峭的寒风中含情独放。从词人所展现的清幽的意境中,可以看出他是十分擅长通过意象的组合造成预定的效果的。这里的“明月、积雪”诸意象不但确实产生了一种幽雅的情趣,而且为后面女主人公的出现替读者作了某种环境与情绪上的启示。“何郎高咏照花明”是对“却月”句的补充与呼应。何郎,即何逊;高咏,即前面所指的《咏早梅诗》。词人说,在这种荡人魂魄的环境中,很容易使人想起何逊的咏梅佳作。正由于词人生花妙笔的渲染,才使本来就熠熠生辉的梅花更显得明艳动人。“一枝弄碧传幽信”,是对梅花的具体描写,但词人的着眼点却不在梅花的形体,而在于她所蕴含的春的信息,即“传幽信”。词人说由梅枝呈绿仿佛看到了春的韵律的萌动。正因为如此,才引出了后面的一句“半额涂黄拾晚荣”。额黄,指妇女额上的涂饰,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云:“同安鬟里拨,异作额间黄。”晚荣,则指在深宵开放的梅花。这一句的意思是:一位半涂额黄的年轻少妇,深宵步月,来到梅树下采摘花朵。这一句与上句不但在意境上有着十分有机的联系,而且在形式上也互为对仗,典雅精工,如“弄”与“涂”相对,“传”与“拾”相对,确实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传神作用,显示了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以上是上片,词人在写梅的同时,引出该词的主人公,从而为下片的抒情作了过度。
下片的一开始便转入对女主人公心理的刻画:“春思淡,暗香轻,江南雨冷若为情。”词人说,暗香撩人,春思淡淡,女主人公自然忆起了远在江南的意中人,甚至想见了他在凄风冷雨中愁苦的容颜,因此,不禁黯然伤情。这三句由于句式参差(前两句每句三字,后一句七字),这样便自然在音调上形成了一唱三叹的效果,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了词中的衷伤情绪。下句“犹胜远隔潇湘水”,写女主人公由自己和意中人的不幸的遭遇,想起了湘君与湘夫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潇湘水”正是这方面的暗示。无疑,这种联想不但不能给女主人公寂寞忧愁的心灵带来任何慰藉,反而增添了几分悲剧感,使她感到了现实的残酷,以致产生了这样的感觉:“忽到窗前梦不成。”词人说,当女主人公再一次瞥见窗前幽独自放的梅花时,便从幽梦中惊醒,感叹起自己凄凉的身世来。
东吴春雨多,略无三日晴。
蒙蒙平野暗,淅淅空阶声。
百花雨中尽,三月未闻莺。
重裘坐奥室,时序真强名。
亦欲借驴出,泥淖沾衣缨。
抚事每累欷,浊醪聊独倾。
景运今方开,关辅一日平。
我家本好畤,灞滻可躬耕,买酒新丰市,看花下杜城,会当与汝辈,藉草作清明。
贮得瑶华桃李时,寻花舍此复何之。
陶情供具衰年乐,送老生涯画史痴。
地僻扶携窥粉黛,林深枕藉共糟醨。
祇传吹角城头早,秉烛留欢恨每迟。
先存爱物心,去私不假斧。先存爱己心,急公怕闻鼓。
为得闽中耗,愀然几废耕。有家俱中虏,无地不寻兵。
此际干城在,应专保障名。寄言麟阁上,早晚着书生。
万甲蟠胸老气雄,将星光照海云东。
声名宣尉裴中立,地步平章韩魏公。
大纛高牙山水县,褒衣博带藻芹宫。
书生端为斯文喜,俎豆先行军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