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澄道寺前溪上观鱼

起个诗意的名字
山溪清彻底,映日浮修鳞,
人间汤鼎烹,见此一掬春。
倚杖为欣然,长淮浩无垠。
寄语溪上翁,可以观吾仁。
严州淳安人,字子是,号融堂。绝意科举,究明理学。江东提刑袁甫建象山书院,招主讲席。理宗嘉熙二年以荐授秘阁校勘,召为史馆检阅,求去,授江东帅属归。有《周易释传》、《学诗管见》、《融堂书解》、《四书管见》、《两汉笔记》等。

猜你喜欢

一线清漳水,瀰瀰泛远陂。江湖原汗漫,菰藻任葳蕤。
霜老伊人在,春深季女饥。采芝南涧下,从此慰期颐。
怨词二首·其一
妾有罗衣裳(shang),秦王在时作。

我有一件轻罗质地的衣裳,还是秦王在世的时候制作。

罗衣裳: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秦王:唐太宗李世民在唐初封秦王。这里泛指古代君王,非确指。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zhuó)

多少次在春风中翩然起舞,秋季到来天凉不能再穿着。

著:穿。

[赏析]

  这首诗很像戏剧的独白。它能使人想象到比诗句本身更多的情景:女主人公大约刚刚翻检过衣箱,发现一件敝旧的罗衣,牵惹起对往事的回忆,不禁黯然神伤,开始了诗中所写的感叹。

  第一句中的“罗衣裳”,既暗示了主人公宫女的身份,又寓有她青春岁月的一段经历。封建宫廷的宫女因歌舞博得君王一晌欢心,常获赐衣物。第二句说衣裳是“秦王在时”所作,这意味着“秦王”已故,又可见衣物非新。唐诗中常以“汉宫”泛指宫廷,这里的“秦王”也是泛指帝王。后两句紧承前两句之意作感慨。第三句说罗衣曾伴随过宫女青春时光,几多歌舞;第四句语意陡然一转,说眼前秋凉,罗衣再不能穿,久被冷落。两句对比鲜明,构成唱叹语调。“不堪”二字,语意沉痛。表面看来是叹“衣不如新”,但对于宫中舞女,一件春衣算不了什么,向来是“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踏泥无惜心”(白居易《缭绫》)。可见这里有许多潜台词的。刘禹锡的《秋扇词》,可以作这两句诗的注脚:“莫道恩情无重来,人间荣谢递相催。当时初入君怀袖,岂念寒炉有死灰!”可见诗中对罗衣的悼惜,句句是宫女的自伤。“春”、“秋”不止指季候,又分明暗示年华的变换。“为舞春风多”包含着宫女对青春岁月的回忆。“秋来不堪著”,则暗示其后来的凄凉。“为”字下得十分巧妙,意谓:正因为有昨日宠召的频繁,久而生厌,才有今朝的冷遇。初看这二者并无因果关系,细味其中却含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李白《妾薄命》)之意,“为”字便写出宫女如此遭遇的必然性。

  这首诗句句惜衣,而旨在惜人,运用的是比兴手法。衣和人之间是“隐喻”关系。这是此诗的艺术特点。罗衣与人,本是不相同的两种事物,此诗的作者却抓住罗衣“秋来不堪著”,与宫女见弃这种好景不长、朝不保夕的遭遇的类似之处,构成确切的比喻。以物喻人,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宫女丧失了作人权利这一极不合理的现象,这就触及到问题的本质。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12

山路难嫌脚力登,尽高高处又凭陵。岂无道院烧仙药,定有僧龛供佛灯。
一任荐绅多习熟,都缘书册易因仍。屋头巷尾谁连壁,凉冷秋来老莫胜。
气凛山河壮,名高带砺长。衣冠仍竹帛,俎豆类桐乡。
世后荣如此,生前死不妨。千秋腾史帙,何但颂甘棠。
阿母不嫁女,阿母故相恼。教作绣鸳鸯,鸳鸯是何鸟。
千春流水渺无津,万树桃花好避秦。高卧此中堪白首,不知人世有红尘。
自己田园任运耕,祖宗基业力须争。悟须千圣头边坐,用向三涂底下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