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光晓郭摇香浪,花气浮空散紫霞。小院碧桃留客醉,隔林修竹又谁家。
清明过了春将暮,浊酒倾残日又斜。一笑相逢诚不易,人生看得几韶华。
猜你喜欢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míng)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xì)近,卖饧(xíng)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是谁在楼上吹奏起哀怨的玉笛呢?山前,宽阔的水面被昏暗的云雾遮盖住了。燕子又开始忙碌着做窠。可是,我所思念的人却远隔千里。眼前孤零零的,只有一枝梨花在雨中与我作伴。
修禊的日子快到了,如今正是卖糖的时候。故乡呢,只能在梦中追寻而已。昨夜从江边折回来一枝新柳,虽然不是苏堤上的,也足以令我愁眉不展了。
参考资料:
1、顾易生.《宋词精华》.成都:巴蜀书社,1995:733.
2、青于蓝考试研究室.《高考语文核按钮·考点突破》.武汉:武汉出版社,2013:101.
3、刘斯奋.《刘斯奋诗译宋四家词选姜夔·张炎》.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206.刘斯奋.《刘斯奋诗译宋四家词选姜夔·张炎》.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206.
暝云:阴云。劳劳:遥远。
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禊,古人在水边举行的祓除不详的仪式。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饧,用麦芽或谷芽熬成的饴糖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这是一首明写客中思家实则蕴含作者故国之思的小令。
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含情。起首写因笛声撩人心魄而引起思乡之情。汉代马融居平阳时,听客舍有人吹笛甚悲,因思念洛阳亲友,作《笛赋》。李白也有《春夜洛城闻笛》诗。小令从一开始便定下深沉的思念故乡、故友的感情基调。次句山前水阔暝云低”,写作者因闻笛而起故乡之思,不禁引颈往故乡方向眺望,然而却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云,这一画面在缕缕凄侧的笛声中推出,更给人一种压抑、低沉的感觉。所谓景语亦即情语。在这两个画面的背后。读者似亦可窥见作者此时的心境。三四句继续写眼前所见之景。此句燕子千里,自己也流落千里,有如断梗漂萍,随波逐浪。白居易《长恨歌》中形容在仙界的杨贵妃的孤寂形象。中国古代诗人似总喜以雨与黄昏为背景来寄托其愁绪,如“丁香空结雨中愁”等等,那么雨中梨花亦可作为寄托愁绪之意象了。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景中含情,不言愁而愁自现。
“最是过变不可断了曲意”(《词源》),下片侧重抒情,将上片压抑在画面背后的愁绪直抒而出。过片前三句写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修禊”,“卖饧”均为古代民俗,作者将两个节日名列出,我们似可看到飘零异乡的游子正扳着手指算着临近的故乡节日。“故乡唯有梦相随”,一个“唯有”道尽了作者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深深苦衷。作者在《渡江云》一词中这样形容自己飘泊他乡的情景:“荒州古溆,断梗疏萍,更飘流何处?”也许写自己在梦中对故乡的思念,尚未能尽意,接下便以具体的动作写自己的思乡情怀:昨夜里不得安眠,愁绪无法排遣,漫步江头,折得一枝新柳归来,虽非故乡苏堤上的,但也令人愁眉不展,足以撩动思乡之愁了。杨柳原为离别的象征,远离故乡折柳,实只能徒增烦恼。作者在《朝中措》中也写道:“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这首小令无论是写景或抒情,都极为自然,没有丝毫的做作与矫饰。作者还成功地运用寻常之景,眼前之物,铺排渲染,深切动人地把主题由浅入深、由隐至现地表露出来,显示了作者捕捉意境,表达情感方面的才能。
踏溪分藕养新荷,钿盖斜临瑟瑟波。
自是天姿不汙著,水深泥浊奈君何。
年年道路少清欢,处处葵蔬馈薄餐。月色过窗同夜梦,霜华著壁独朝寒。
求医未有诗千首,破老惟消竹数竿。衰发从今不须脱,少留衰白戴黄冠。
月照幽期分外圆,无才愁赋定情篇。引开笑语欢初洽,逼出风情态转妍。
略晓管弦嗔姊荐,乍回灯影恣人怜。狂生浪说心如渴,却到良宵不肯眠。
祖帐方涓吉,公车已尼行。
若非露消息,未免迫期程。
水菽姑娱母,茅柴且酌兄。
未应天禄阁,便欠一更生。
冬不寒,腊后看。无人知此意,令我忆南泉。
晨炊躬稼米,夜读世藏书。俯仰无多愧,心知死有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