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我知竹,竹岂不知我。澹然万虑空,竟日林下坐。
一一青珊瑚,时时苍雪堕。翠羽何处来,清梦忽惊破。
猜你喜欢
风驱(qū)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yīn)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疾风驱使着骤雨倾倒在高城,乌云密布,雷声殷殷隆隆。
一会儿,那兴云作雨的龙挟着雷电乌云离去,眼前出现的是池塘水溢,青草滴翠,万蛙齐鸣。
参考资料:
1、晓光.儿童版·中华古诗三百首: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10:239
2、卢如山.绝句选译: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03:252
驱:驱使。急雨:骤雨。云:这里指乌云。殷:震动。
池:池塘。
《五月十九日大雨》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开门见山,展现了大雨奇观。诗人站在城楼上,眼见疾风驱使着大雨,顿时大雨磅礴。然而夏天的阵雨来得快,去得疾。不一会儿雨过天晴,只留下一片蛙鸣。诗人通过自然界的风雨,感悟到了人生哲理。
前两句已把大雨写得十分畅满,极力描述了大雨的气势。黑云压城,风急雨骤,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急”、“驱”、“洒”三字形象地表现出夏雨的骤猛。云是“压”的,雷是“殷”的,又说明黑云、雷电的迅疾。后两句描述雨过天晴的景象:雷雨过后,草色更青,池塘水涨,蛙声一片,诗人匠心独运,在震耳欲聋的雷声雨声后,仍写蛙鸣声,而两种声音,收到的是一闹一静的不同效果。雨后恬静平和的景象,与前两句磅礴威猛的雨景形成鲜明的对照。
此诗写的是雨来到和雨止的景象。诗的前半句写出雷雨交作,气势雄峻;后半句写雨过天晴,平淡恬淡。前雷声,后蛙鸣,两两对照,逸趣横生。诗人通过写大自然的景况,告诉读者大风大雨虽然猛烈,但时间不会长久,当人遇到困难时,要坚持、要勇敢顽强,与之斗争,难关是会度过的。
这首诗在造词遣句上虽模仿唐人,但在立意框架上与宋人咏景诗相近。刘基是诗人,更是政治家。政治家的胸怀往往与大自然的景况相融合,喜欢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人生的哲理,使天籁中赋有理趣。
魏公如管仲,封禅止文皇。
侈心晚犹在,厥妇故敢猖。
诬彼七十君,哀哉为民殃。
极力排舒黯,联翩去不回。
惟应刀笔吏,时得到翘材。
朝临淇水岸,还望卫人邑。别意在山阿,征途背原隰。
萧萧前村口,唯见转蓬入。水渚人去迟,霜天雁飞急。
固应不远别,所与路未及。欲济川上舟,相思空伫立。
文旆忽南去,老怀奈别何。仙凫攀未得,荒墅更谁过。
客路九江远,楚城三户多。一言堪赠否,佳政在弦歌。
相彼一长须,赤脚亦无有。
二梅侍侧焉,岂不差胜不。
兼甸不雨亦常阴,一日新晴抵万金。
浦面波纹春縠细,桥头柳色麴麈深。
关山满眼愁千斛,岁月催人雪一簪。
犹有强宽怀抱处,午窗睡起听鸣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