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羊道德囿,爱此杏坛春。碧溪落青嶂,绿树空红尘。
缅怀洙泗乐,千载意如新。从容二三子,援琴咏天真。
猜你喜欢
反袂伤麟后,凄凉旧日坛。尚为人爱惜,不使杏彫残。
叶映缁林好,枝横泗水寒。一从梁木去,多把落花看。
自昔棠思召,于今木有韩。遥知槐并并,根古似龙蟠。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到洛阳是为了和才子袁拾遗相聚,没想到他已成为江岭的流放者。
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更美好呢?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79.
才子:指袁拾遗。江岭:江南岭外之地。岭,这里指大庾岭。唐代时期的罪人常被流放到岭外。流人:被流放的人,这里指袁拾遗。
梅花早:梅花早开。北:一作“此”。
这首诗里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感情深沉,却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
前两句完全点出题目。“洛阳”指明地点,紧扣题目的“洛中”,“才子”即指袁拾遗;“江岭作流人”,暗点“不遇”,已经作了“流人”,自然无法相遇了。这两句是对偶句。孟浩然是襄阳人,到了洛阳以后,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称之为“才子”,暗用潘岳《西征赋》“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以袁拾遗与贾谊相比,说明作者对袁拾遗景仰之深。
“江岭”指大庚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用“江岭”与“洛阳”相对,用“才子”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才子”是难得的,本来应该重用,然而却作了“流人”,由“洛阳”而远放“江岭”,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个“流人”又是他的挚友。这两句对比强烈,突现出作者心中的不平。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两句,写得洒脱飘逸,联想自然。大庚岭古时多梅,又因气候温暖,梅花早开。从上句“早”字,见出下句“北地春”中藏一“迟”字。早开的梅花,是特别引人喜爱的。可是流放岭外,比不上留居北地的故乡。此诗由“江岭”而想到早梅,从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而这种怀念之情,并没有付诸平直的叙述,而是借用岭外早开的梅花娓娓道出。诗人极言岭上早梅之好,而仍不如北地花开之迟,便有波澜,更见感情的深挚。
全诗四句,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从写法上看,“闻说梅花早”是纵笔,是一扬,从而逗出洛阳之春。那江岭上的早梅,固然逗人喜爱,但洛阳春日的旖旎风光,更使人留恋,因为它是这位好友的故乡。这就达到了由纵而收、由扬而抑的目的。结尾一个诘问句,使得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
十二楼头花正繁,朝回环佩五云间。
金鳞不动春塘满,天上仙人爱静閒。
美人出怀袖,传我一柑归。指上春痕脆,灯边香雾飞。
近知垂老得,能集幼孙围。萍实何年事,空劳感物微。
小聚如将丝综麻,片时分手各天涯。明知聚散原常事,妒杀枝头连理花。
前溪啄晴沙,晴沙裹落花。别院掠微风,微风接飞虫。
呢喃只傍觚棱东,侧翅珠帘第几重。䙰褷野鸟湖之涘,朝鸣暮宿菰芦里。
不须苦羡雕梁垒,自引双雏拍春水。
不到招提二十霜,眼明独识鲁灵光。
云餐已供伊薄塞,风铎得傅替戾罔。
新寺金汤龙化远,旧家王谢燕飞忙。
行人指点簪犀地,十里春风土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