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长相思
长相思,小山下。
蘼芜秋深没行路,王孙年年归不去。
江南木落天色寒,鸿雁沧波连日暮。
我思昔兮金佩环,美人座上花如颜。
紫芝丛桂纷两间,下有流水清潺湲。
吹笙鼓瑟心长闲,别来岁久鬓发斑。
青云猿鹤不可以企及,魂飞梦往愁乡关。
长相思,何时还?
猜你喜欢
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shèn)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sì)谁,浅情人不知。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若问这相思何时是尽头,除非是在相见之时。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这相思之情说给谁听呢,薄情寡义的人是不能体会的。
参考资料:
1、沈文嘉.《宋词300首》: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08:第57页
2、吴熊和.《唐宋词精华上》: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01:第490页
甚了期:何时才是了结的时候。
似:给与。浅情人:薄情人。
此词纯用民歌形式,上下片均以“长相思”迭起,上片言只有相见才得终了相思之情;下片言由于不得相见,相思之情无处诉说,以浅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反衬自己一往而情深。词的上片,一气流出,情溢乎辞,不加修饰。“若问”两句,自问自答,痴人痴语。要说“相见”是解决“相思”的唯一办法,这纯是痴语,痴心,可是,小晏却认认真真地把它说了出来,正是如黄庭坚《小山词序》所云“其痴亦自绝人”。
结句非同凡响,抒写了比相思不相见更大的悲哀。“说似谁”,犹言说与谁、向谁说。纵使把相思之情说了出来,那浅情的人儿终是不能体会。浅情是深情的对面,多情的小晏却总是碰到那样的人,可是,当那人交暂情浅,别后又杳无音信,辜负了自己的刻骨相思时,词人依然是一往情深,不疑不恨,只是独自伤心而已。下片四句,以“浅情人”反衬小晏相思苦恋之情,无奈和遗憾。
此词为作者词中别调,语极浅近,情极深挚,在朴直中自饶婉曲之致,缠绵往复,姿态多变,回肠荡气,音节尤美。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词人用情之深。
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shèn)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sì)谁,浅情人不知。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若问这相思何时是尽头,除非是在相见之时。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这相思之情说给谁听呢,薄情寡义的人是不能体会的。
参考资料:
1、沈文嘉.《宋词300首》: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08:第57页
2、吴熊和.《唐宋词精华上》: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01:第490页
甚了期:何时才是了结的时候。
似:给与。浅情人:薄情人。
此词纯用民歌形式,上下片均以“长相思”迭起,上片言只有相见才得终了相思之情;下片言由于不得相见,相思之情无处诉说,以浅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反衬自己一往而情深。词的上片,一气流出,情溢乎辞,不加修饰。“若问”两句,自问自答,痴人痴语。要说“相见”是解决“相思”的唯一办法,这纯是痴语,痴心,可是,小晏却认认真真地把它说了出来,正是如黄庭坚《小山词序》所云“其痴亦自绝人”。
结句非同凡响,抒写了比相思不相见更大的悲哀。“说似谁”,犹言说与谁、向谁说。纵使把相思之情说了出来,那浅情的人儿终是不能体会。浅情是深情的对面,多情的小晏却总是碰到那样的人,可是,当那人交暂情浅,别后又杳无音信,辜负了自己的刻骨相思时,词人依然是一往情深,不疑不恨,只是独自伤心而已。下片四句,以“浅情人”反衬小晏相思苦恋之情,无奈和遗憾。
此词为作者词中别调,语极浅近,情极深挚,在朴直中自饶婉曲之致,缠绵往复,姿态多变,回肠荡气,音节尤美。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词人用情之深。
有客乘舸(gě)自忠州,遣骑安置瀼(ráng)西头。
古堂本买藉疏豁(huò),借汝迁居停宴游。
云石荧荧高叶曙(shǔ),风江飒飒乱帆秋。
却为姻(yīn)娅(yà)过逢地,许坐曾轩数散愁。
有客人乘船从忠州来,派人骑马把客人安置在瀼西草堂。
草堂本来是用来消遣的,现在借你搬迁,我停止了宴会出游。
云石之间,光彩闪动,高叶当曙;江风飒飒,乱帆涌动,秋色肃森。
草堂现在已成了和姻亲往来的地方,可允许我闲坐散愁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舸:船。忠州,今重庆忠县。这句写吴郎。瀼西,在今奉节城外的梅溪河之西。
古堂:指瀼西草堂。藉疏豁,因为这里宽敞明亮。
云石:高耸入云的山石。一说为云彩和山石。
姻娅:亲家和连襟,泛指姻亲。过逢,犹过从。曾:同“层”。轩:这里指房屋。层轩指多层的带有长廊的敞厅,泛指高屋。数,数次。顾宸注:此本公(指杜甫)堂,与坐轩而散愁,反问吴见许,此相谑之词也。
此诗当为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作于夔州(今重庆奉节),当时杜甫56岁。“简”是信件,这一首诗也是一封信。吴郎,即吴南卿,是来自忠州的一位“司法”(州政府的军事参谋),是杜甫的晚辈姻亲,暂住夔州,与杜甫关系很好。杜甫在夔州有两处住宅,一处是靠近市区的瀼西草堂,一处是在东屯农庄的茅屋。平时他居住在瀼西草堂,当时是秋天,杜甫负责管理一百顷公田,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杜甫搬到了位于白帝城东十余里的东屯。搬家后,将瀼西草堂借让给吴郎住(有《自瀼西荆扉且移东屯茅屋四首》记其事)。仇兆鳌注:“此章为吴郎借居而作也。乘舸而至,遣骑往迎,见宾主之情。昔藉疏豁,今停宴游,以借居故也。五六,疏豁之景。七八,迁居后事。”整首诗记述的是吴郎到来前后的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