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拜南州使,清光几度看。沧洲天际晚,芳草月中寒。
属国思归汉,嫖姚拟筑坛。不知江上雁,何日到长安。
猜你喜欢
长风掠海来,吹月散百链。
青天豁四碧,云霭不容缘。
窗轩飒先秋,露气入簟扇。
宽庭生夜凉,蚊口不得擅。
人静暮客去,坐偃适自便。
清牵睡思醒,明发醉胆健。
披风睨白月,瞪视不为眩。
未甘景独胜,思出大句衒。
狂搜得无奇,猛吐复自吮。
篇成若奴婢,气骨终凡贱。
弃置不复收,叹感退自旋。
起探君寄诗,兀坐讽百遍。
駮哉刻雄劲,百札洞一箭。
间逢骋新奇,春云弄晴霰。
古镜终重厚,九鼎挂一铉。
吾尝笑夫人,语富则自愿。
及婴爱君念,始自信惓惓。
阅女当求嫱,慕士在获彦。
鄙哉寻常者,何用目识遍。
得逢诚幸多,既别遂堪喭。
乖离时况久,会合卜未先。
思之不可见,飞魂不身恋。
秋城崔嵬高,围我屹若圈。
安得擘风翅,飞出不自殿。
巧为相见谋,反覆竟未善。
惟当远相要,共借月为面。
相离苟同天,举目亦两见。
又况相去间,财止百里县。
不知道可否,寄诗代请劝。
月如银镜好当台,酒与金波一色开。
乍似水南清磬发,还疑天末故人来。
花间香雾蜂堪酿,雨后闲云燕欲回。
芦笋正生梅子熟,小池连夜长莓苔。
荒村一片月,曾照海东游。树暗山城路,花明水寺楼。
春风几回别,皓魄十年愁。欲溯当时乐,飞光不可留。
团团月光照西壁,嵩阳故人千里隔。
不知三十六峰前,定为何处峰前客。
候蛩(qióng)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蟋蟀哀鸣欲断魂,秋风萧瑟秋江岸,人与秋虫共鸣。冷月落沙洲,澄江如彩绢,千里芦花望断,不见归雁行踪。
默默愁煞庾信,可怜夜夜脉脉含离情。只有那一叶梧桐悠悠下,不知寄托了多少秋凉悲声!
参考资料:
1、唐圭璋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2323-2325页
蛩:蟋蟀。练:素白未染之熟绢。芦花: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愁损:愁杀。兰成:北周庾信的小字。关情:动心,牵动情怀。
据《珊瑚网》卷八记载:陆行直《清平乐·重题碧梧苍石图》序中有“候虫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流水漫,惊见芦花来雁。可怜瘦损兰成,多情因为卿卿。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一词。词中所言“卿卿”为当时陆之歌伎,才色皆称。此词定稿后关键字句有较大改动。大概是在作者收入词集时,有意为之。原词无非是写一点“花情柳思”,表达出一种风流艳情,而定稿则将艳情转向“愁情”——为国破为家亡而发的感慨致深的悲愁。
上片“候蛩”四句写出秋意:候蛩(即蟋蟀)的哀鸣,西风的衰飒,秋月的清冷,秋江的澄净,无雁的芦花,一幅萧杀的“秋晓图”。以中,人们不难触发出一股悲愤忧愁的“共鸣”来。作者选景立意颇深:写秋寒,不言西风呼啸,而言候蛩凄断;写秋感,不半个愁字,而言芦花盼雁。既含蓄又有美感,表现作者深厚的功力。
下片“暗教”四句,道出无限“秋愁”:“兰成”,南朝梁时诗人廋信的小字,后其被北方政权所俘。“梧叶”,梧桐之叶,其最易引发秋感。白居易《长恨歌》中有“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把“秋雨梧桐”作为人世中最易引起愁情悲感的事来写。而晚唐词人“温庭筠”又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更为梧叶增添丰厚的感情积淀。而作者言梧叶而写“一枝”,正是更加形象地表现出孤苦潦落,刻划人物情景入木三分。下片短短几句,却把上片所写之景统统升华、提炼成了情语,借廋信之事道出人间道不尽的悲欢离合,借梧叶之孤义表达人世的苍沧。而最后一句“梧叶秋声”又极具概括性和艺术性,又成为盖世佳句。
此词在艺术上是成功的,从选景的巧妙,从言情的深远,都极具特色。其笔调精练,含蓄;其风韵幽雅独特;其意境清空淡远;其情感真切感人。正是由于这样的造诣,张炎的“秋词”可以与宋玉的《九辩》、欧阳修的《秋声赋》并列。
独逢尧典日,再睹汉官时。未效风霜劲,空惭雨露私。
夜钟清万户,曙漏拂千旗。并向殊庭谒,俱承别馆追。
斗城怜旧路,涡水惜归期。峰树还相伴,江云更对垂。
试回沧海棹,莫妒敬亭诗。只是书应寄,无忘酒共持。
但令心事在,未肯鬓毛衰。最怅巴山里,清猿醒梦思。
惊魂往往坐疑飘,便好为文慰寂寥。
若待清湘葬鱼了,纵然招得不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