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桥漠漠阴崖下,野草萋萋古寺边。柿叶正青秋未老,行人指点锦阳川。
猜你喜欢
黄昏留宿在茅亭,天上明河淡几星。穿竹过窗声滴沥,石泉一夜枕边听。
名山谐夙好,况复近吾庐。岚影浮斜照,兹川锦不如。
空林双树老,寒塔九华疏。一片头陀石,新文六代馀。
闲院宇,小帘帏(wéi)。晚初归。钟声已过,篆(zhuàn)香才点,月到门时。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清波门外和风吹拂,掀动着人的衣带,杨花纷飞殷勤相送。又到了西湖暮春傍晚,水边花树上群莺乱啼。寺院清幽,帘帐低垂,刚乘着夜色把家回。钟声已经响过,篆香刚刚点起,月光正照在院门前。
参考资料:
1、款款编著.词三百:学苑出版社,1995:143.
2、周笃文选注.宋百家词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70-71.
3、杨鼎夫主编.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一年级下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54.
清波门:在杭州西南,靠近西湖,为游赏佳处。拥轻衣:指穿着薄薄的春装。杨花:即柳絮。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这首词描绘了西湖清波门附近的美景。
上片首句“清波门外拥轻衣”,写作者受风的衣裾,膨松松地拥簇着自己往前走,衣服也象减去了许多分量似的。一个“拥”字下得极工炼,与“轻衣”的搭配又极熨贴。一种清风动袂、衣带飘然的风致,就这样被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了。写罢湖上的和风,接着写柳絮。古代杨柳飞絮是暮春的使者。随风飘荡的杨花陪伴着自己走上寺门的归路。“相送飞”三字将一种殷勤护持的情意传达出来了。“西湖”句由景物描写折到时令,笔意一转,带出下文。“水树乱莺啼”五字重涂浓沫,俨然一幅江南春色图画。丘迟《与陈伯之书》所述“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佳丽景色,并于此五字中见之。特别是这个“乱”字下得很有力量。由此可以想见,一个缁衣白足的诗僧,徜徉湖边山脚的花径上,周围是缤纷的花雨,耳边是纷乱的莺声,组成一幅惬意的游春图景。词的上片,作者将春色之丽写得荡人心魂,美不胜收。
换头一起三句,点出寺宇阒寂、僧寮清幽的场景,而用一“归”字与前片关合,以实现这一场景的转换。曰“闲”,曰“小”,曰“初”,皆涉笔轻灵,雅称其题,仿佛把人带进一个红尘不到的世界。
结拍三句,进一步烘托寺中的环境,补足前意。作者抓住这钟声、篆香和月色,三个有时间特征的景物来加以刻画。结语悠然,有竟体空灵之妙。撞钟击鼓,为佛门旦暮必行的功课。卢纶“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出关言别》),杜牧“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赠惟真上人》),都是描写晚钟的名句。仲殊即景写来,亦实亦虚,尤有远韵。接着又拈出“篆香才点”与之作偶,更觉笔有余妍。用“篆”定形容回旋上升的烟缕,真是工致入微了。以晚钟之远韵匹篆香之烟痕,是声与色、与大小之对比,又都取景眼前,真如天设地造一般。“月到门时”,本是归时实景,用钟声、篆香之后,便觉充满禅机和妙不可言。
此词为人作者人格、性情的真实流露;词中的物象,是这位诗僧的心灵折光。
地占三分水,窗迎四面山。栖云参白业,醉月驻红颜。
梦断江湖上,心移泉石间。松门无客至,留得紫苔斑。
霸业东西竟代兴,天骄从昔识威棱。越人不解薰丹穴,胡妇还劳出白登。
周汉下中皆失策,李牛恩怨本无凭。罪言未敢干时相,祗忆扬州万树灯。
日夜雨悬悬,问春春可怜。好花俱薄命,似我负芳年。
云气低帘外,江声到枕前。何时是寒食,早已禁厨烟。
愁渺渺。禁得者番秋老。云外南鸿音均好。羡它归甚早。
锦帐带香风袅。凤烛影分寒悄。几点漏催天未晓。一庭星月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