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方屯艰,经营赖上材。小心参帷幄,大力运昭回。
入座香风满,怀人梁月催。笑言通梦寐,杯斝屡追陪。
徐孺沈忧久,元龙爽气开。旅途虽偃蹇,高义感风雷。
频有西园赏,无虞江夏灾。欣逢瑶海使,新自日边来。
正值龙山会,兼陈戏马台。可令南极老,黄发倚邹枚。
猜你喜欢
愁眉紧皱,仙方可救,刘伶(líng)对面亲传授(shòu)。满怀忧,一时愁,锦封未拆香先透,物换不如人世有。朝,也媚(mèi)酒;昏,也媚酒。
如果生活使你愁眉不展,那么有个解救的方子特别灵验,那可是刘伶面对面留下的亲传。纵然是满胸的忧结,或者是一时的愁烦,只要你捧起酒坛,还未把封口拆开,那股醉香就已先沁人心田。一切外物都在不断地消亡改变,还有什么比得上手中实实在在持有的杯盏?所以我朝也贪杯,晚也饮酒,整日愿在醉乡中沉酣。
参考资料:
1、尚儒编注.元曲三百首:中国工人出版社,2015.03:第45页
刘伶: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平生好酒放达,曾作《酒德颂》。又常携一壶酒,让人带着锸(铁锹)跟随,声称:“死便埋我。”锦封:用绸子做成的酒瓮封口。物换:事物亡佚变换。世有:元人方言,已有。
对付愁眉紧皱而有解救的仙方,这种说法本身就颇奇颖,吸引着读者去看看究竟是什么灵丹妙药。可作者仍不直接说出,继续用了一个别致的说法:“刘伶对向亲传授。”刘伶是千年前的古人,不可能同今人“对向”,更不可能“亲传授”,但读者从这位嗜酒如命、借醉抗世的古人身上,已经猜到了同他发生关系的“仙方”会是怎么一回事。有了读者注意力的投入,以下四句一气直下地宣传,以及结尾“朝,也媚酒;昏,也媚酒”的自白,就容易收到认同的效果。“酒能忘忧”,“一醉解千愁”之类的说教毕竟过于迹近老生常谈,元人有了散曲的逞才机会,是很讲究向“妙语连珠”的目标靠拢的。
“世有”即“既有”,《西厢记》中“世有、便休、罢手”,就是明确告诉老夫人莺莺与张生已经有了那种关系。在该曲中,“人世有”者,酒也,意谓既然已经有酒在握,就不必再去管什么物换星移。这个句子内部,意象间跳跃性颇大,曲中句与句间也有这样的感觉,例如从“满怀忧,一时愁”,一下子跳到“锦封未拆香先透”,利用开坛酒香的魅力来显示忧愁的置诸脑后,真有天马脱羁之势。然而唯因这种大开大合,才表现出作者的意绪难平。结尾是又一次跳跃,但从作品的逻辑来看,“朝也媚酒,昏也媚酒”,其潜台词自然是“朝也眉皱,昏也怀忧”,故不得不借助“仙方”了。
南纪瘴疠剧,风土异中州。炎凉倏忽变,仲夏飒如秋。
丈人东海来,税驾此迟留。气候感若此,何用写我忧。
泮水多时暇,南轩景物幽。方塘绿萍乱,佳树蝉声稠。
曲肱梧阴美,玩此日月流。觞至聊共倾,此外亦焉求。
丈夫功名志,天机不我谋。愿言快心意,身世真悠悠。
得岁频惊我,传杯欲让人。翻思前日事,多愧百年身。
紫阁醉中晓,青山梦里春。风尘双倦眼,历历怕逢新。
千门六出枉滕翁,一烬飞翚了祝融。正讶琼台穿电急,忽惊海灶煮盐空。
馀花落座凉焦额,泮溜随人泣断风。插汉冰心知几座,昨宵新烁两高峰。
策杖缘流溪,迤逦春山里。隔浦望村墟,山桃发红蕊。
秋草黄云塞马肥,汉家骠骑拥旌旗。
可能卫霍年年出,不及燕然一片碑。
百病疮痍费抚摩,官供仍愧拙催科。
自怜鞅掌成何事,赢得霜毛一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