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晴望海云开,蓬矢新看射越台。玉树正从文苑出,金茎元傍武夷栽。
鹓雏灿烂淩霄翮,龙种飞扬历块材。信是高门蕃七叶,祥光频夜绕珠胎。
猜你喜欢
庙祀新裁日月悬,千秋舆论协名贤。高风惨淡三君列,大典荧煌八邑传。
俎豆并陈丹雘底,旌旗同曳翠屏前。乡闾不尽抠衣思,倚和犹能笔似椽。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yuān)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sǒu)卧黄昏。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门。
村里姑娘们匆匆打扮一下就在门首看路过谢雨的使君,三三五五地挤着棘篱门往外探望。你推我挤的有人尖叫裙子被踏破了。
参考资料:
1、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121-125
2、夏承焘等.苏轼诗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429-436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jí)门。
旋:立即;使君:词人自称。棘篱:以荆棘围成的篱笆。茜:茜草,此处指代红色;罗裙:丝绸裙子。
这首诗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农村姑娘三五成群站在家门口看望使君的情景和农民丰收后祭祀神灵的欢乐情景。
上片主要是描写农村中的姑娘速上红妆、争相观看使君的场景,十分生动有趣。“旋抹红妆看使君”,村中的姑娘急急忙忙地抹上红妆赶去观看路过的使君。一个旋字写出了乡村姑娘的特色,她们不会像富家深闺中的女子那样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抹上红妆显示出爱美之心,但也只是稍稍打扮便可;另外,也写出了她们看望使君的急切心情。“三三五五棘篱门”,姑娘们三三五五地挤在棘篱门前,你推我、我推你,争相抢看远道而来的使君,她们活泼、自然的神态不道而明。“相挨踏破茜罗裙”,在这种推挤之中,甚至踩破了她们红色的罗裙,读者可以想象簇拥中的她们因罗裙踏破、或一睹使君的杂乱尖叫声、打闹声,场面感十足,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仿佛看见她们欢喜又含羞的笑脸,听到她们娇柔的欢闹。
下片转而主要描写祭祀的情景。“老幼扶携收麦社”,老老少少相互扶携到土地祠祭祀神灵,真诚感谢上天大将甘霖,老幼扶携可见盛况空前。“乌鸢翔舞赛神村”,人们以丰富的酒食酬谢神灵,而引来了无数馋嘴的乌鸢,它们在村头飞翔盘旋,久久不肯离去,词人不直接描写酒食的丰盛,却以乌鸢翔舞的场景进行侧面烘托,笔法婉曲而又恰到好处地予以表现。“道逢醉叟卧黄昏”,词人和百姓共同宴饮、狂欢之后,在归途中看见一个老人醉卧于道旁,仿佛是不经意之笔却实为匠心,以这一特写的镜头反映出普村同庆、普村同欢的情景,韵味无穷。
象箸与玉杯,其流至亡国。箪瓢陋巷间,千载有遗德。
采采陌上花,岂无好颜色?终然易零落,岁晚愧松柏。
节临重十庆天宁,古殿焚香祝帝龄。身在北方金佛刹,眼看南极老人星。
千官花覆常陪燕,万里云遥阻在廷。松柏满山聊献寿,小臣孤操亦青青。
不假陶熔妙,
谁教羽翼全。
五金池畔质,
百和口中烟。
嘴钝鱼难啄,
心空火自然。
御炉如有缺,
须进圣君前。
感格谁知汪仲举,步虚未了龙来语。
会稽秦望都洗清,越人唤作提刑雨。
我惭老惰无精勤,累月唤龙龙不闻。
水南早禾贪结实,一夕烂死为泥尘。
一不守,二不向,上下四维无等量。大洋海里泛铁船,须弥顶上翻鲸浪。
临济缩却舌头,德山阁却拄杖。千古万古独巍巍,留与人间作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