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呈辉夜,西池设宴辰。遐龄曾睹伏,间气重生申。
大府俱三事,高堂并八旬。棠枝联窦桂,萱萼竞庄椿。
淑问驰邦媛,英材降岳神。怀中金紫客,掌上玉堂宾。
彩日鸣双凤,丹霄蹑二麟。机云惭末驾,尾雅斗前身。
学士群工艳,中丞百吏寅。丝纶悬㝢内,节钺树江滨。
苦县藏书富,华阳授箓频。蟾蜍流月窟,乌鹊渡天津。
象服彤墀下,龙章绛阙陈。岩廊交黼黻,里闬集簪绅。
赋撷梁台彦,讴腾越部民。欢声罗甸服,喜色动城闉。
黄鹄屏间戏,苍虬户外驯。尊罍浮竹叶,弦管沸花茵。
雾隐偷桃孺,霞明种杏人。围棋邀谢傅,投辖驻陈遵。
将相庭阶植,师儒禁闼抡。十州环抚御,八表俟陶钧。
雨足耕莘耜,云閒钓渭缗。优游黄发皓,容与白头亲。
握算跻恒华,添筹迈劫尘。刘樊偕混俗,孙马互全真。
解佩虚临汉,吹箫谩入秦。绵绵瀛海上,宝历庆长春。
猜你喜欢
紫陌东风不上尘,踏青安步过河津。麦苗泥泥撩风蝶,杨柳阴阴见酒人。
小园春物比如何,想见花稠草作窠。
老去不能知许事,顾怀修碧可磨挲。
黄花隐绿叶,雨过仍离披。
不为杜老叹,未是凉风时。
服食治目眚,吾将采掇之。
不须更买药,园丁是医师。
银河有派九霄来,翻手为霖费一杯。
风雨时闻桥下急,烟云元自晓天开。
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蓠(lí)。
山人不照镜,稚(zhì)子道相宜。
戴上了乌纱帽,真是比白色接篱好得多。
我并不去照镜子,因为小儿子已经说很合适了。
参考资料:
1、武秀主编.李白在兖州: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121-122
2、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73-674
领得:诗曰“领得”,此乌纱帽当为兖州瑕丘官府的友人所赠。乌纱帽:南朝宋明帝初年,建安王休仁置乌纱帽,以乌纱抽扎帽边。隋帝王贵臣多服乌纱帽,后民间贵贱皆服。白接蓠:白接篱,意指白头巾,白帽。
山人:李白自谓。李白奉诏入京之前,应正隐于徂徕山之竹溪,故自称“山人”。稚子:稚,幼也。指李白爱子伯禽。时伯禽年龄在十至十四间,故谓。
查旧版《辞海》“乌纱”条,谓“古官帽名”,并引《晋书·舆服志》及《唐书·舆服志》作为佐证。说是“古官帽名”,当然无误;但读了此条,失之太简,仍不能使人明白乌纱帽的来龙去脉。
其实,乌纱帽早先并非官帽。如果望文生义,以为李白既然戴了乌纱帽,一定是做了官了,其实不然,乌纱帽在唐代与“白接”一样,是一种日常便帽。因此,李白此诗所写,只是隐处期间的一件小事;并进而论曰:“宋元时代,尚未见将官帽称为‘乌纱帽’,而明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则屡见不鲜。”(“乌纱帽”小考,《学林漫录》六集)这个结论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此诗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戴乌纱帽犹胜白头巾、儿子言辞很相宜的生活情趣图,诗句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生动诙谐地表达出诗人生活细节、小有情致的隐居生活。
此诗以画面清晰胜,浓墨淡彩,人、物、情浑然一体,透露了诗人脱却山人服、试戴乌纱帽时的喜悦心情,与《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心情相合,据诗意,此诗略在前,《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稍后。
渭水秋深,湓江春老,洞庭一湖。问城南古树,如今在否,洛中狂客,还更来无。独上君山,渺观岩石,八百里鲸波泛巨区。何曾错,有茶中上灶,酒里仙姑。终须。度了肩吾。稽首终南锺大夫。自太平寺里,题诗去後,东林沈宅,大醉归欤。天上筵多,人间到少,更不向庐山索鳜鱼。如何好,好借君黄鹤,上我清都。
膏泽愆时愧已深,敢期诚意达天垠。
片云忽送千峰雨,一气潜回万壑春。
顿觉老农生喜色,坐令凶岁变佳辰。
忧民虽切功何有,坱圠无私荷大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