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纛高牙照彩虹,除书遥下建章宫。前驱半杂三河少,别队新分六郡雄。
騕袅登台呈逸步,麒麟开阁待殊功。平津突兀钧天上,吐哺能无忆转蓬。
猜你喜欢
早年勋业著平胡,威望堂堂胆气粗。志慕曹彬嗟不伐,才侔充国羡无逾。
九重挂印辞天表,万里提兵出海隅。锦绣龙衣颁内帑,骈蕃燕饮赐中厨。
颜行部曲金为甲,祖道官僚玉琢壶。恋恋重城烟欲暝,依依高垒日初晡。
虹销碧汉闲磨剑,雕落黄云醉倚弧。万灶貔貅移别岸,千艘笳鼓发征途。
淮堤柳暗鸣鶗鴂,庾岭芜香唤鹧鸪。疏雨青油顿穗石,夕阳红帜集苍梧。
雷霆迅扫群妖绝,天地全生百姓苏。露布表闻归史馆,凯旋歌唱入皇都。
龙墀喜拜封侯券,麟阁新开绘将图。千载芳名垂带砺,南荒从此颂无虞。
玉床摇帝座,青盖出都城。巷哭千家泪,燕歌四面声。
乾坤遽如许,风雪可怜生。清晓宫门外,犹听打六更。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zhēng)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夜晚,天上一弯微月,江上一叶孤舟,两岸是黑黝黝的枫林。演奏者是一位流浪的乐人,他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愁,倾注在筝乐之中,低婉压抑的筝乐,也更加重了客人的乡愁。
就像是飘飘洒洒永不停止的秋雨,弥漫在山岭之上。突然,筝弦断了,乐人思念之极,哀伤之极,以致忘情忘形;低首望去,弦断之处,泪水已经湿透了衣衫。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分付:即发付,安排。
首句写景,并列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本有借月光写客愁的传统。而江上见月,月光与水光交辉,更易牵惹客子的愁情。王昌龄似乎特别偏爱这样的情景:“亿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行到荆门向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等等,都将客愁与江月联在一起。而“孤舟微月”也是写的这种意境,“愁”字未明点,是见于言外的。“枫林”暗示了秋天,也与客愁有关。这种阔叶树生在江边,遇风发出一片肃杀之声(“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真叫人感到“青枫浦上不胜愁”呢。“孤舟微月对枫林”,集中秋江晚来三种景物,就构成极凄清的意境(这种手法,后来在元人马致远《天净沙》中有最尽致的发挥),上面的描写为筝曲的演奏安排下一个典型的环境。此情此境,只有音乐能排遣异乡异客的愁怀了。弹筝者于此也就暗中登场。“分付”同“与”字照应,意味着奏出的筝曲与迁客心境相印。“水调子”本来哀切,此时又融入流落江湖的乐人(“流人”)的主观感情,引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迁谪者内心的共鸣。这里的“分付”和“与”,下字皆灵活,它们既含演奏弹拨之意,其意味又决非演奏弹拨一类实在的词语所能传达于万一的。它们的作用,已将景色、筝乐与听者心境紧紧钩连,使之融成一境。“分付”双声,“鸣筝”叠韵,使诗句铿锵上口,富于乐感。诗句之妙,恰如钟惺所说:“‘分付’字与‘与’字说出鸣筝之情,却解不出”(《唐诗归》)。所谓“解不出”。乃是说它可意会而难言传,不象实在的词语那样易得确解。
次句刚写入筝曲,三句却提到“岭色”,似乎又转到景上。其实,这里与首句写景性质不同,可说仍是写“鸣筝”的继续。也许晚间真的飞了一阵雨,使岭色处于有无之中。也许只不过是“微月”如水的清光造成的幻景,层层山岭好象迷蒙在雾雨之中。无论是哪种境况,对迁客的情感都有陪衬烘托的作用。此外,更大的可能是奇妙的音乐造成了这样一种“石破天惊逗秋雨”的感觉。“千重万重雨”不仅写岭色,也兼形筝声(犹如“大弦嘈嘈如急雨”);不仅是视觉形象,也是音乐形象。“千重”、“万重”的复叠,给人以乐音繁促的暗示,对弹筝“流人”的复杂心绪也是一种暗示。在写“鸣筝”之后,这样将“岭色”与“千重万重雨”并置一句中,省去任何叙写、关联词语,造成诗句多义性,含蕴丰富,打通了视听感觉,令人低回不已。
弹到激越处,筝弦突然断了。但听者情绪激动,不能自已。这里不说泪下之多,而换言“泪痕深”,造语形象新鲜。“收与”、“分付与”用字同妙,它使三句的“雨”与此句的“泪”搭成譬喻关系。似言听筝者的泪乃是筝弦收集岭上之雨化成,无怪乎其多了。这想象新颖独特,发人妙思。此诗从句法、音韵到通感的运用,颇具特色,而且都服务于意境的创造,浑融含蓄,而非刻露,《诗薮》称之为“连城之璧,不以追琢减称”,可谓知言。
花头巡检骂贼死,蓬道女儿骑虎号。
安得邦人百世祀,巍巍忠孝配颜曹。
中天斗柄又回东,积雪俄看化玉虹。茶忆荆溪分雀舌,酒沽燕市当郫筒。
虚堂坐久寒生白,蜡炬花残夜剪红。细读君诗何所似,春云蔼蔼散晴空。
吴人艳说山塘好,不到山塘恐受欺。向日搜寻无一字,却来此地得新诗。
玉椀葡萄碧,冰盘荔子红。内官传敕过,王在水晶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