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秋泻天河水,汇作平湖二千里。郢东之山海上峰,山人飘飘羡门子。
我乘素舫一帆悬,鹏举风飞欲上天。棹歌不尽江南调,落日沧流生紫烟。
猜你喜欢
月日,愈再拜:天地之滨,大江之濆(fén),有怪物焉,盖非常(cháng)鳞(lín)凡(fán)介(jiè)之品匹俦也。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
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hé),不能自致乎水,为獱(biān)獭之笑者,盖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然是物也,负其异於(yú)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jù)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
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阁下其亦怜察之。
某月某日,韩愈再拜(书信用语,表示自谦):天池的边上,大江的水边,传说:有怪物存在,大概不是平常鱼类水兽等动物可以比得上的。它得了水,就能呼风唤雨,上天下地都很容易。
如果得不到水,也就是寻常所见的那种形状,不用广阔险峻的高山土丘就能把它困住。然而它在没有水的时候,不能自己造出水来。它们十次有八九次被獱獭(一般的水兽)之流嘲笑。如果碰到有力量的人,可怜它们的窘境而把它们运输转移(到有水的地方),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这种怪物,报负和一般东西不同,它会说:“就算烂死在沙泥里,我也高兴。如果俯首帖耳,摇尾乞怜,不是我的志向。”因此有能力帮它的人遇到他们,熟视无睹,就像没看见一般。他的死活,我们也无从知道了。
如今又有一个有能力的人走到它的面前,姑且试着抬头鸣叫一声(因为有能力的人已经对他们习惯而视而不见了),哪里知道有能力的人不可怜它的窘境,而忘记了举手之劳,把它转移到水里边?别人可怜它,是它的命。别人不可怜它,也是它的命。知道生死有命还鸣号求助的,也是它的命。
我(韩愈)如今确实有点类似于它,所以不顾自己的浅陋,而写下这些话,希望阁下您垂怜并理解我!
参考资料:
1、汉语古文德译应科目时与人书:韩愈-《德语人文研究》,1994年04期
濆:水边。常鳞凡介:解释一般的鱼类、贝类。比喻平凡的人。品匹俦:指同一类东西。
獱獭:水獭,半水栖动物。於:多作为介词,是古汉语中用的很多的虚词,“于”、“於”多数情况相通,但“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义。
庸讵:通假字通“岂,怎么,何以”。
忘:通假字通“无,没有”。
《应科目时与人书》作于贞元九年(公元793)。韩愈,进士出身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时写给别人的信。目的是希望别人能帮他做些宣传,扩大自己的声誉。文章通过生动贴切的比喻,巧妙地把自己的处境、心理状态、要求和对方的身份作用具体而细微地表达出来。全文气势充沛,富于变化;分寸掌握得好。
青衫洗尽泮宫尘,三载琴书又问津。海阔正怜鸿去远,山深须遣雁来频。
沈郎风月诗俱瘦,谢老池塘草自春。莫笑广文官独冷,长安一日看花人。
冥行万山颠,忽然堕云海。赤日扶我起,烧天作奇彩。
谁言青山色,万古长不改。倏忽幻波涛,芙蓉愁不采。
据鞍四顾望,直下何磥磥。处卑良所叹,升高行复悔。
蓬莱高阁下,秋花黄蓓蕾。持螯日痛饮,凭阑几人在。
一从簪笏事金貂,每借温颜放折腰。长觉身轻离泥滓,
忽惊手重捧琼瑶。马因回顾虽增价,桐遇知音已半焦。
他日秉钧如见念,壮心直气未全销。
飘零江海半生多,年少疏狂老益磨。柳拂檐牙儿手种,苔黏屐齿客来过。
雨窗吟苦偿诗债,茗盌香清遣睡魔。亦欲躬耕南亩上,饭牛閒暇织农蓑。
灌花奴,老且秃,千里来依瀛海曲。巧作河阳烂漫春,羞为白下纪纲仆。
学圃当年事已空,朝华夕秀感秋风。主人节钺何时谢,平泉策策鸣孤桐。
草茅三径杂荃蕙,传舍间田榛莽封。我本秦淮旧花叟,花残木剩身安容。
知君惜花兼感旧,愿守君家花数丛。予闻太息还深省,往事浮云催短景。
忆昔书生出塞时,风霜朔漠圭棱凛。艰难磊落世谁知,貂敝砚穿巾笥冷。
际遇军中祇白衣,历官清要声名迥。三十年来特达知,开府勋名重行省。
种花能回天地春,要使奇温生万井。畿辅家刊堕泪碑,祇今父老犹悲哽。
碌碌灌花奴,家藏十获书。愿取橐驼裁树意,甘棠遍植万千株。
宰官身现也奚惭,来證如如半偈谭。伎俩凭教山鬼弄,禅机宁堕野狐参。
沙门谁度众生苦,塞徼吾同士卒甘。偶坐蒲团尘虑息,白毫一道灿优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