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传奇浪载尊,陶公卜舍漫辞喧。能娱病客三春日,独爱王孙十亩园。
忆昨看花同曲水,只今好客几平原。韶华况过清明雨,管占芳菲信尔门。
猜你喜欢
座敛钟山翠,城虚白下潮。
鸟啼花坞杂,磴转洞门遥。
傍水邀明月,停杯待玉箫。
月出客已醉,箫声空自娇。
榛隐移新宅,桑情托旧溪。水声喧户近,山色入檐低。
地僻心从远,观幽物自齐。思君梦中路,犹识五陵西。
怜余杜门日,眷尔驻车情。世事杯中尽,浮名物外轻。
女墙淮月上,客坐楚云生。为语高林鹊,相依且莫惊。
故园渺(miǎo)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zhāi)闻雁来。
故园远隔云山究竟在何处?归思悠长上心头情满胸怀。
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参考资料:
1、汪正楚.中华唐诗传世名作一千首.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226
2、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04
3、赵海丽于红景赵永枫.中国教育文言文全解.延边:延边人民出版社,2008:121
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眇:仔细地察看。方:刚开始。悠:远。
淮南:作者所在地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位于淮河南岸)。高斋:楼阁上的书房。闻雁:听到北来的雁叫声。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首二句言诗人雨夜思归。秋天的雨夜漫长而又寂寥,诗人独坐在高斋之中,孤灯长伴,孤影为侣,静静地听着外面渐渐沥沥的秋雨。窗外一片漆黑,只有雨打梧桐的声音。孤清的夜,深秋的凄寒,还有空寂的高斋,在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之中,诗人不免要触动羁旅他乡、远游为宦的思乡情思。诗人的家乡在长安,而此时却在远离家乡两千余里的滁州为官,“眇”字反映诗人内心的无奈情态,因为云山阻隔、归路迢递,即使在白天登楼引颈也无法看到故园,更何况是暗夜沉沉。故园的渺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方悠”二字表明清寂的氛围,加深了思乡之愁。“哉”是诗人久恩难平的叹息,这个长长的叹息,道尽了无尽思念的深渊。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这两句言闻雁而归思愈浓。“淮南”与第一句的“故园”相对,由思念中的故园回到今天为宦的淮南,落笔高妙。“秋雨”交待独坐时的清凉环境,“夜”既是表明时间很晚,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从侧面显露诗人贬谪滁州的苦痛如同黑夜一般。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控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又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撩动诗人无尽的乡愁,使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悲怆万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下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结尾。
沈德潜《说诗晬语》云:“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古澹”很好地概括了韦应物五言绝句的风格特征。在这首诗中,体现了诗人古澹的艺术风格。整首诗是一幅清淡的思乡图,清冷的夜晚,清凄的秋风,清寒的秋雨,清寂的高斋和清孤的人影,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此诗结构巧夺天工,含蓄委婉,先写“故园”,后写“淮南”,先托出“悠”思,后衬以“雁”鸣,就是在这样巧妙的安排中,使诗歌很短,但人的情思却句句深入,层层递进。另外,诗歌的情思表面触发的是乡愁,但结合诗人被贬滁州的事实。还可以从诗歌中体会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又完美地融入到萧瑟凄清的秋声秋意之中。
康庄雪景曜重关,宴锡潭潭府第间。爱日似随人意出,祥风时泛乐声还。
欢谣已见喧民俗,喜气遥知动帝颜。温诏许持金斝醉,戴恩同祝寿如山。
三晋山河数十州,频年水旱不能秋。
我公出把司农节,粟麦还于地上流。
同朝不复旧交游,留滞行都岁两周。
落景残霞曛夕霭,断云横雨霁高秋。
因仍久作归欤计,蹭蹬端如贾客留。
惭愧君恩何以报,此身江海任虚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