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乡深处绝纤尘,罗绮演纷拜舞辰。达曙婺华遥烛户,应期桃实倍生春。
千秋黄鹄歌罙烈,奕叶螽斯咏较真。种橘许偿苏子愿,可能无地接芳邻。
猜你喜欢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ǒu)丝菱叶傍(bàng)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jǐn)篱(lí)。
一个巴地小女孩骑着牛儿,唱着竹枝词,沿着处处盛开着荷花、铺展菱叶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
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门,我知道我家门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篱笆。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78.
巴:地名,今四川巴江一带。竹枝:竹枝词,指巴渝(今重庆)一带的民歌。藕丝:这里指荷叶、荷花。傍:靠近,邻近。
还家错:回家认错路。槿篱:用木槿做的篱笆。木槿是一种落叶灌木。
诗人以平易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恬静闲雅的巴女放牛图。“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写的是夏天的傍晚,夕阳西下,烟霭四起,江上菱叶铺展,随波轻漾,一个天真伶俐的巴江女孩,骑在牛背上面,亢声唱着山歌,沿着江边弯弯曲曲的小路慢慢悠悠地回转家去。如此山乡风味,极其清新动人。
下两句:“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纯然是小孩儿天真幼稚的说话口气,像是骑在牛背上的小女孩对于旁人的一段答话。这时天色渐渐晚了,可是这个顽皮的小家伙还是一个劲地歪在牛背上面唱歌,听任牛儿不紧不忙地踱步。路旁好心的人催促她快些回家:要不,待会儿天黑下来,要找不到家门了!不料这个俏皮的女孩居然不以为然地说道:我才不害怕呢!只要看见伸出木槿篱笆外面的大大的芭蕉叶子,那就是我的家了!木槿入夏开华,花有红、白、紫等色,本是川江一带农家住房四周通常的景物,根本不能以之当作辨认的标志。小女孩这番自作聪明的回话,正像幼小的孩子一本正经地告诉人们“我家爷爷是长胡子的”一样的引人发笑。诗中这一逗人启颜的结句,对于描绘人物的言语神情,起了画龙点睛的妙用。
古人说:“诗是有声画。”这首小诗就是如此。因为它不但有形、有景,有丰富的色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芭蕉的新绿和竹篙上紫、白相间的槿花),而且还有姑娘清脆的歌声。《竹枝词》是流行在巴渝一带的民歌,从诗人刘禹锡的仿作来看,讴歌天真纯洁的爱情是它的基本内容。从此诗中可以想见,这位巴女正是在纵情歌唱着她青春的情怀,这从“藕丝菱叶”似乎也能得到一点暗示。而且,妙就妙在她是骑在牛背上,一路走一路唱着,像移动的电影镜头一般,慢慢地把读者的视线引向空阔的远方。“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使整首诗充满乐观开朗的气息,给予读者一种健康的美的享受。
这是于鹄采用民谣体裁写的一篇诗作,词句平易通俗,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川江农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恬静生活的一个侧面,读来饶有隽永动人的天然情趣。
叶君乎仲兰,果以忧郁死。平生千载期,一朝成逝水。
自与弱冠交,百间不踰始。直恐寝食离,若将性命委。
每约潜深山,十年读经史。动因多事故,飘泊异行轨。
迩闻君病剧,吾已客千里。谁知慰问书,竟作墓前诔。
意外得凶讣,有泪不能弭。黯绝一寸心,若堕九渊底。
惨尔兄弟殂,茕茕各无子。大祧悬千钧,危哉一发恃。
可怜伯道贤,遽等若敖鬼。身后馀遗文,茫茫付谁氏?
遥知湖上楼,败叶飘故纸。咄嗟眼中人,存者尚有几。
降殃必及善,天道或未尔。岂我叶仲兰,竟以忧郁死。
恳上封章动圣颜,许随鹤发到乡关。花边献寿流霞煖,膝下承欢舞袖斑。
桥梓荣沾新雨露,衣冠光映旧溪山。五云深处群仙候,好逐春风雁北还。
月华如水浸瑶阶,环佩声声扰梦怀。
记得吴王宫里事,春风一夜百花开。
前度题诗重拂尘,泉迎熟客喜津津。主人不负当年约,为把殊庭总一新。
辙已环诸夏,居身忆九夷。难求伐木处,尚想馈豚时。
夹谷真成谤,中牟不易知。惟存删述事,赫赫起周畿。
淡墨轻衫染趁时,落花芳草步迟迟。
行过石桥风渐起。
香不已,众中早被游人记。
桂火初温玉酒卮,柳阴残照柁楼移。
一面船窗相并倚。
看渌水,当时已露千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