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起题诗寄汉滨,几年音信断知闻。
何人为我持瓶去,满貯虚昙一饷君。
猜你喜欢
襄汉多清景,东游已不能。蒹葭照流水,风雨扑孤灯。献赋闻新雁,思山见去僧。知君北来日,惆怅亦难胜。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xù)。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dī)归路。无绪(xù),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水池上到处漂着落花柳絮,春天到哪里去了?孤寂的旅馆内悄无人声,梦中的我正行走在洒满月光的湖堤上,突然梦断人醒。伤心至极,只好坐听窗外五更时分的风雨。
参考资料:
1、王德明,邓义昌.《宋词小令精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33
2、韩文宁.《经典古词100首》.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85
梦断:梦醒。无绪:没有兴致。
词的开篇两句是作者对春去的叹息。“池上”一问横空而来,充满了惋惜、无奈和迷惘。接着作者描写漫天的“落花飞絮”,背景也正是在“池上”。这些漫天的落花飞絮,飘洒下来,纷纷扬扬,坠落往池面上,随水流逝。而对这样一幕场景,滴居、漂泊多年的秦观,内心自然会涌起无限的春愁。这种“春愁”,不再是某些婉约词人所抒写的闲愁,此时在他心中的”春愁”,不仅有对岁月流逝的哀叹,更有对功业无成而生命渐渐走到尽又的无限悲凉。“孤馆”“梦断”二句,正是表现这种悲凉。“梦断”二字点明开篇两句描写的景象是作者从梦中醒来时一瞬间的所见。从下文还可以知道,作者醒来时才刚刚“五更”,天方微亮,“悄无人”正符合此时的场景。词人从“月堤归路”这一重回故乡的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仍旧是在“孤馆”之中,身边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放眼望去,屋外一派春去的落莫,此情此景,引发作者无穷的哀伤。
于是词人孤寂地坐着,静静地感受着哀伤,”无绪,无绪”四个字,把这种哀伤如吟唱一般地表达出来。“无绪”是“无奈”,是“无计”,是“无情”,是“无聊”,种种复杂的感情都包容在这两句简单叹息之中。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东坡言《如梦令》曲名,本唐庄宗制。一名《忆仙姿》。嫌其不雅。改名《如梦令》。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取以为之名。”《如梦令》这一词调的命名,正是因为下阕这两句,因此词家用这一词调时,往往在这两句上费尽心机,比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用“知否,知否”,形象地写出疑问与感伤的语气,为人所激赏。秦观的《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作“无寐,无寐”,非常警醒、精练。而此词中,“无绪,无绪”同样极为含蓄深沉,丝毫不逊于前人后人。
“帘外五更风雨”具有象征意义。作者在美梦破碎之后心绪不宁,听着帘外的风雨,预感到更坏的厄运将要到来。全同以此作结,显得极为绝望,可见这一时期秦观的思想。这一句同时也交代了整首词发生的时间、背景,读者因此可以知道,上文所描写的“落花飞絮”等场景,都是在五更时候,都是在风雨之中,更添一份落寞悲凉。
西城冠盖日初曛,南浦笙歌夜向晨。何许烟波千顷隔,尔来霜月一钩新。
名花只许平泉有,开宴谁如北海频。我亦尊前旧时客,独将衰白卧漳滨。
于今尚未好,漠漠宜秋雨。
囷轮江上山,近在华容县。常涉巴丘首,天晴遥可见。
佳游屡前诺,芳月愆幽眷。及此符守移,欢言临道便。
既携赏心客,复有送行掾。竹径入阴窅,松萝上空蒨.
草共林一色,云与峰万变。探窥石门断,缘越沙涧转。
两山势争雄,峰巘相顾眄。药妙灵仙宝,境华岩壑选。
清都西渊绝,金地东敞宴。池果接园畦,风烟迩台殿。
高寻去石顶,旷览天宇遍。千山纷满目,百川豁对面。
骑来云气迎,人去鸟声恋。长揖桃源士,举世同企羡。
风窗有竹相敲,地炉无叶可烧。
乱书翻覆未了,一灯明灭频挑。
艺逢知己敢相呈,几夜论文喜气生。笔阵我甘三舍退,诗坛君使四筵惊。
公初倾盖冬将半,予拟乘轺岁欲更。特与幽人助行色,一声寒角隔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