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贵知足,知足可免辱。世故多变幻,寻思徒碌碌。
我有三亩园,窗前万层绿。花开听客来,恶客折花秃。
书画盈几案,灿燃森寒玉。豪客托题咏,假去何时复。
遣兴好涂抹,奇峰常一缩。随意应人徵,无端遭谤毒。
兵荒交困至,岂忍见飞镞。略一为之力,伧父群侧目。
或讥余避客,客至只看竹。高轩或不辞,又哂集华毂。
动辄受人咎,世事真闪倏。心直易见尤,心曲增蜷局。
咄哉尔毋痴,反躬当检束。毁誉不可辨,流俗任反覆。
息嚣时闭户,交游谢徵逐。同志莫生疑,聊尔好幽独。
适性夫何求,优游惟独乐。独乐乐难支,有时生感触。
猜你喜欢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lǚ)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sháo)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白玉堂:这里形容柳絮所处高贵。春解舞:说柳花被春风吹散,像翩翩起舞。均匀:指舞姿柔美,缓急有度。随逝水:落于水中,随波流去。喻虚度年华。以逝水比光阴。委芳尘:落于泥土中。喻处于卑贱的地位。
青云:高天。也用以说名位极高。
薛宝钗与林黛玉这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是对立的。作者让宝钗作欢愉之词,来翻黛玉之所作情调缠绵悲戚的案,看上去只是写诗词吟咏上互相争胜,实际上这是作者借以刻划不同的思想性格特征的一种艺术手段。
但是,作者所写的钗、黛对立,并非如续书中所写的那样为了争夺同一个婚姻对象而彼此成为情敌(黛玉对宝钗的猜疑,在第四十二回“薛芜君兰言解疑癖”后已不复存在。事实如脂评指出,贾府上下,人人心目中宝黛都是一对未来的“好夫妻”),作者也并不想通过他们的命运来表现封建包办婚姻的不合理。作者所描写的宝黛悲剧是与全书表现封建大家庭败亡的主题密切相关的。他们的悲剧是贾府事变的结果。
细看词的双关隐义,不难发现“蜂围蝶阵乱纷纷”正是变故来临时大观园纷乱情景的象征。宝钗一向以高洁自持,“丑祸”当然不会沾惹到她的身上,何况她颇有处世的本领,所以词中以“解舞”、“均匀”自诩。黛玉就不同了,她不禁聚散的悲痛,就像落絮那样“随逝水”、“委芳尘”了。宝钗能“任他随聚随分”而“终不改”故态,所以黛玉死后客观上就必然造成“金玉良缘”的机会而使宝钗青云直上。但这种结合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宝钗和宝玉在对待封建礼教、仕途经济上的思想分歧,也不能使宝玉忘怀死去的知己而倾心于她。所以,宝钗最终仍不免被宝玉所弃,词中的“本无根”也就是这个意思。
华台咐嘱久相违,杖履何因别翠微。五岭人天遮眼目,八闽风雨落珠玑。
执巾若个还随步,挥麈伊谁忽扣机。惭愧一枝寒塞外,黄沙白雪亦霏霏。
势连坤轴近乾冈,地首东维镇八方。江不风波山不险,子孙千亿寿无疆。
先生辞洛邑,谒见汉文年。内嬖何曾盛,中阉未弄权。
谗邪犹易入,宠任己难坚。万古长沙庙,游人颇自怜。
晚途豪气未低摧,一饮犹能三百杯。
烂烂目光方似电,齁齁鼻息忽如雷。
一架琴书一笔床,杜门荏苒送年光。
囊空儘可偿诗债,脚倦犹能入醉乡。
即老菊花偏耐久,未开梅蕊已先香。
眼边管领閒风景,不识人间更有忙。
岷峨雪尽生春水。江阔盘蛟喜。兰桡晓发大江东。回望银宫金阙五云中。来时秋渚蒹葭老。归日春花早。客身千里似征鸿。恰恰秋来春去总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