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尽层梯到半空,洪流一柱镇蛟宫。羲娥近走檐楹际,江海平分指顾中。
帝子凤笙吹缥缈,仙人桂馆启鸿蒙。三山采药堪长往,我欲归乘万里风。
猜你喜欢
半空月忽住,陡觉下方浮。白浪连山走,青天入海流。
尘埃吹野马,城郭动蜉蝣。极目穷巴蜀,风帆万里愁。
礼贤齐相国,爱客郑尚书。徐孺曾悬榻,冯公预食鱼。
甘棠勿剪伐,客馆遂邱墟。长铗还相语,冥鸿幸起予。
川僧素无头脑,步步引人入草。忽惊野鸭群飞,便把鼻头捏扭。
哭不成哭,笑不成笑。只因家富小儿娇,七世门风都坏了。
透云鱼尾缕晴红。缥渺水晶宫。人在小桥东。看丝柳、轻摇晚风。
断霞飞练,远烟凝紫,山势活如龙。浴罢倚长松。爱归鸟、孤飞半空。
礼乐既正。神人所以和。玉帛有序。志欲静干戈。各分符瑞。俱誓裂山河。
今日相乐。对酒且当歌。道德以喻。听撞钟之声。神奸不若。观铸鼎之形。
酆宫既朝。诸侯于是穆。岐阳或狩。淮夷自此平。若涉大川。言凭于舟楫。
如和鼎实。有寄于盐梅。君臣一体。可以静氛埃。得人则治。何世无奇才。
玉筯篆文古,银钩楷清精。
得知千载下,时有打碑声。
五云深处蓬山杳。寒轻雾重银蟾小。枕上挹余香。春风归路长。
雁来书不到。人静重门悄。一阵落花风。云山千万重。
写景的虚实相间,是此词的主要特点。首句写云写山,这原是常见的自然景象,但此中的云是“五云”,此中的山是“蓬山”,句末下一“杳”字,平添一层梦幻般的氛围。这不禁令人想起白居易“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长恨歌》)的诗句,那么词中“五云”、“蓬山”是指真实的山景呢,还是借仙山之名,表现意念中的境象。这一似虚若实的景象传示出迷惘之气,显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惆怅和对希望的渺茫感。接着一句对月夜的描写较实,但作者写雾重,写月小,以昏淡迷朦的景色特点,创造了和首句相同的氛围,虚实景象交融一体,不仅形成画面的和谐,而且进一步映衬出主人公的悲凉心情。
写景的虚实相间,还表现为以充分的想象来充实画面。词中两处写到春风,作者抓住暮春的季节特点,依据春之将逝的自然规律,产生出春风归路漫长的想象。这一想象表现了主人公微妙的意绪转换,是把意识中对出行之人归途的揣想转化而为对春风归途的深沉慨叹,语涉春风,然意在归人。另一写春风的词句“一阵落花风”也包含着想象的成份。女子身处闺中,又是夜间,并不能实见风过花落的景状,这只是她根据暮春花谢的特点所产生的推想,这一推想固然有其逻辑上的必然性,但更透露出内心的无限伤感,她的孤寂,她对青春流逝的叹息尽在这一想象之中。
以人物的主观情感作为结构的经络,是这首词写景的又一特点。从作品的总体结构看,上下两片都以写外景大景为主,云、山、风、雾、月、雁是整个环境的主要构成,但是在这个大环境中,又分别插入“枕上挹余香”和“人静重门悄”两句,展示了女主人公身边的小环境,使人物主体形象比较明朗地显现在画面中,因而增强了大景中所孕含的主观情感的清晰度。同时,大小景两相映照,只觉得大景更迷茫凄清,而置于其中的闺房则更深邃孤寂,进一步突出了人物的心情。作品的首尾构成也颇有深意,首句和末句所写都是云和山,物景相同,但显示的气氛特点和感情色彩却不尽相同,起首以悠渺之景写出内心的怅惘,结句却以云山的层叠显出心情的沉重,两句遥相对应,可见出人物感情的发展。这首词以抒发情感为前提,在景色的描状或结构上都显出较强的主观随意性,因而虽无直接言情的辞句,却又处处可感深深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