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登四照楼,湖山面面坐中收。济流起伏来千里,岱岳峥嵘压二州。
过眼烟云凭去住,到庭风月任勾留。从知学士多豪兴,把盏敲诗醉不休。
猜你喜欢
湖上风来波浩渺(miǎo)。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lù)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微风轻拂着湖水,更觉得波光浩渺,正是深秋的时候,红花叶凋,芳香淡薄。水光山色与人亲近,唉!我也说不清这无比的美好。
莲子已经成熟,莲叶也已衰老,清晨的露水,洗涤着水中蘋花,汀上水草。眠伏沙滩的水鸟也不回头,似乎怨恨人们归去的太早。
参考资料:
1、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5-8
2、龚学文.闺秀词三百首:漓江出版社,1996:68
3、赵明华.一处相思两处愁一代词宗李清照诗词品读: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189
浩渺:形容湖面空阔无边。秋已暮:秋时已尽。红、香:以颜色、气味指代花。
蘋:亦称田字草,多年生浅水草本蕨类植物。汀:水边平地。眠沙鸥鹭:眠伏在沙滩上的水鸟。
这是一首秋景词,词人以其独特的方式,细腻委婉又具体形象地传达出一种特色鲜明的阴柔之美。这首词当写于词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常常是萧瑟冷落的感觉,自宋玉“悲秋”以来,文人笔下的秋景,总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然而李清照这首《怨王孙》中的秋景,展现的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赋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见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
“湖上风来”句起语不俗,避开俗套。秋高气爽,常见风平波静,而一旦朔风初起,便会吹起悠远的水波,宣告着深秋到了,所以说“秋己暮”。而一句“红稀香少”,更通过自然界色彩和气味的变化,进一步点染了深秋的景观。大自然总是宜人的,深秋季节却别有滋味,这里,作者不说人们如何的喜爱山水,倒说“水光山色与人亲”,将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了。正是这“与人亲”,方换得人与景亲,也才能真的领略到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物美,所以,作者所说的“说不尽、无穷好”言之有根,是从心田深处发出的真诚的赞颂之语。
下片虽然仍是对秋景色的继续描绘,但却不是简单的重复。莲实叶老、露洗苹草,都标示着深秋的时令,人所共见,却易于忽略,一经作者点染,便觉秋意袭人。而沙滩上勾头缩颈睡眠的鸥鹭等水鸟,对于早早归去的人们头也不回,似乎以此表示了它们的不满。这里,鸥鹭也人格化了,与上片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同样手法,但却一反上片的山水“与人亲”,而为鸥鹭对人恨,这一亲一恨之间就带给读者以清新多样之感,且通过人们郊外的不能久留,更深一层地透露出深秋的到来。
这首词造景清新别致,描写泪细密传神,巧妙地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耐人寻味。
白日故乡远,青山佳句中。
躬耕谷口未为贫,安得生涯似子真。
平日固知穷有鬼,年来更觉老欺人。
短檠颇怯蝇头字,蠹简时揩鼠亦尘。
儿女岂知黄卷乐,苦嫌无补废精神。
涉江采芙渠,秋水湛虚碧。停桡向中渚,浩歌感畴昔。
世人恣险巧,奔走竟朝夕。攘穰豺与狼,小大相啖食。
愿言扩风清,一睹羲农日。皇王直垂拱,四海仰至德。
孰知太古初,混沌无一物。
长剑高歌换素衣,君恩未报不言归。旧精鸟篆谙书体,
新授龙韬识战机。万里往来征马瘦,十年离别故人稀。
生平志气何人见,空上西楼望落晖。
吴门风水各萍流,月满花开懒独游。万里山川分晓梦,
四邻歌管送春愁。昔年顾我长青眼,今日逢君尽白头。
莫向尊前更惆怅,古来投笔尽封侯。
招提清绝冠诸方,溪绕山围胜气藏。好在池塘存旧址,依然花木隐禅房。
风生殿阁元无暑,雨后松篁自有香。日暮不教清兴尽,更登绝顶瞰微茫。
少年曾客帝王州,醉倒不知何处楼。厌饮清欢成逐夜,时邀明月入帘钩。